安徽蚌埠籍的敞口集装箱船“远翔66”轮正在宁波接受检验。严健中/摄
“以前,船舶要回安徽进行年检,来回至少要2天的时间。这次在宁波检验,只花了半天。”
今天(5月16日),在宁波梅山国际集装箱码头,安徽蚌埠籍的敞口集装箱船“远翔66”轮完成了年度检验,船东王年生对这一模式点赞。
市港航管理中心验船师对船舶的船体外观、发动机、发电机、消防及防污染设备,以及船舶的通讯导航设备等进行了检验,完成船舶检验发证。
记者了解到,这是长三角通检互认试点全面启动以来,首艘在浙江享受该便利举措的外省籍船舶。
“以前,大多数国内航行船舶在营运期间需每年在特定时期返回船籍港接受船舶检验,或由船籍港船舶检验机构指派验船师远赴其船舶营运地进行检验。”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市港航管理中心验船师在工作中。杨亚妮/摄
对船舶而言,回船籍港检验,流程周期长、成本高。
今年5月1日起,长三角三省一市船舶在营运期间可就近选择区域内地方船检机构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在长三角区域船检机构间互认,和小汽车异地检验类似,打破了检验的地域限制,实现长三角区域内船舶检验“就近申请、就近检验、就近发证”。
试点全面推行期间,船东可向长三角区域所有船舶检验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申请通检互认。
主要受理的船舶为船龄10年以内的海船,以及船龄12年以内的内河船,受理的检验种类为年度检验和临时检验。
据王年生介绍,“远翔66”轮长期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至嘉兴乍浦港间从事集装箱班轮业务。
全面实施通检互认试点后,船东可根据船舶靠泊地点,随时向当地船检部门申请检验,整个检验过程只需要半天即可完成,相较于以往的检验模式,节省了75%以上的时间和上千元的交通及食宿费用,大大提高了船舶检验的便利性。
市港航管理中心验船师在工作中。杨亚妮/摄
同时,此次蚌埠籍船舶在宁波受检也是具体落实两城结对共建的生动体现。
实现船舶检验在全国范围内“通检互认”是交通运输部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
自通检互认试点在长三角区域推行以来,宁波港航船检部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向辖区内航运企业宣贯通检互认试点的实施方案细则,主动排摸长期在外地运营的宁波籍船舶和长期在宁波运营的外地籍船舶,有针对性地指导通检互认工作,为全国范围内的船舶检验“通检互认”工作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经验。
安徽蚌埠籍的敞口集装箱船“远翔66”轮正在宁波接受检验。严健中 摄
业内专家表示,通检互认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优化长三角区域的营商环境,船舶可以在更广阔的区域内自由航行和运营,这将吸引更多的航运企业和船舶前来长三角区域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据了解,长三角区域内超1.4万艘船舶将享受到该高效便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