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钢里·云创中心算力装备产业园效果图
杭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项目效果图
石塘特别合作园一期
每日商报讯 4月18日,杭钢集团举行“华光宏”新品发布会暨算力装备产线投产仪式。
“华光宏”作为省内国企算力装备第一个自主品牌,年产10万台的云创智算算力装备智造项目正式投产。这条算力装备产线投产,标志着杭钢在自主可控算力装备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不止杭钢,这也是半山街道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体系的“催化剂”,更是“中国算谷”延伸补强核心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
省内国企算力 装备首个自主品牌诞生 补齐“云制造”拼图
“华光宏”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8U智算服务器、核心智算交换机、DeepSeek大模型一体机、液冷微模块云柜等四款新产品,并展示了8U服务器、4U OAM服务器、数据中心交换机等五款实物新品,可以支撑人工智能训练、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高负载场景。
让人振奋的是,现场年产10万台服务器交换机等算力装备生产线正式投产,这就意味着,杭州家门口有了算力装备的生产基地。该产线自今年3月开始试生产,预计本月开始分批交货,服务器、交换机整机本月中旬正式开始生产。
“华光宏”的算力智能制造产品生产基地,重点生产IT、网络、微模块、终端四大类装备,一期规划可年产10万台(套)服务器、交换机、PCBA板、信创PC等产品,现已建成3万平方米洁净厂房和多条SMT、波峰焊、组测包生产线,未来将形成信创产业“研发一中试一智造”的产业链。
杭钢半山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宋一然表示,“华光宏”品牌的打造,在云底座、云服务基础上,补齐“云制造”算力全产业链。算力中心是算力底座,算力装备是基础设施,云平台是上层应用,从云平台的解决方案到设备提供和运营,以及机房数据存储,杭钢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他们和光模块、高速连接器、存储内存、液冷模块等算力产业链等上下游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未来共同做强算力装备和信创产业。
这个自主品牌的落地,是杭钢从“炼铁成钢”向“炼数成金”转型的又一里程碑。杭钢已启动杭钢里·云创中心算力装备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通过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路径,以“工业上楼”模式充分发挥工业用地价值,聚焦算力装备上下游核心材料、工艺设备、关键零部件等,全链打造算力装备产业。
让算力转化成关键生产力 半山加速构建算力生态链
数字经济时代下,算力已成为“水电煤”一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生产力。
今年年初,拱墅区委全会报告首次提出要探索打造“中国算谷”,从地图上看,半山板块处于“中国算谷”核心产业带,算力生态在时代浪潮中悄然铺陈。
曾经飘荡在“十里钢城”上空的蒸汽,如今已凝结成“两朵云”。“浙江云”“杭钢云”规划超两万个机柜、装载约30万台服务器。目前,“两朵云”已上柜运行了近10万台服务器,国资云、气象云、健康云等省级重大公共行业云已投运,可以说,半山已成为算力服务的重大枢纽。
有了“运算大脑”,它需要装到更多的“身体”上,运用到实际“场景”中。集聚算力应用类、制造类等装备企业,是半山街道这几年数字经济布局的“重头戏”。
如何让算力转化成生产力,真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水电”?依托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石塘片区、杭钢半山数字经济小镇、石塘特别合作园、商旅机器人高端制造产业园、大运河杭钢公园等重点产业平台,半山街道正在下一盘关于算力生态链的“棋”。
杭钢里·云创中心算力装备产业园的启动,成了半山撬动算力生态的一个支点。去年数耘智算(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半山,接下来打造蓝耘AI生态产业园,力争落地一批细分领域创新企业,加速区域数字竞争力提升。
在杭钢公园的东侧,将打造宸源智创谷,聚焦数字经济、产业电商、新制造等为核心的产业赛道。目前该地块计划挂牌,上半年实现土地出让。
在临半路以南、以东,将打造一个石塘特别合作园,由拱墅区和杭州城投共同打造,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核心赛道,未来将构建智能制造、科研创新、配套服务三大功能区。
截至目前,街道已引入和培育了一批人工智能企业,涵盖大数据分析、算力服务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天丰电源智能制造基地、浙江英特智网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中。
半山跑出“双招双引”加速度 打造“中国算谷”核心产业区块
“上下楼”做成“上下游”,产业园串成产业链,这是企业与街道的一场“双向奔赴”。
基于“算力赛道”的布局,半山街道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和速度,瞄准国内外知名算力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大数据企业,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入手,为企业一路“保驾护航”。
首先是政策资金“组合拳”,半山争取拱墅人才科创基金落地,赋能科创企业项目落地。同时,在算力产业制造用地需求上,在符合城区发展的大框架下,优先为算力智造企业在指标申请中争取政策,为产业落地提供有力的配套支持。
不仅如此,街道还计划搭建算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开放合作的算力产业生态。
当然,除了产业“硬件”配套,服务“软件”更是不在话下,半山做起企业的“陪跑员”“护航员”,为他们量身定制服务,助力企业成长壮大。
晟霖益嘉去年在半山落地投产,为了让企业能在行业内崭露头角,街道通过政策协同、资源匹配、品牌共推的方式,成功助力企业的真空蒸镀成套装备认定为杭州市首台(套)装备,荣膺全国钙钛矿光伏设备TOP10供应商。
与此同时,联合举办全国异质结技术行业论坛并合力引进国家特聘专家徐根保担任首席科学家,以快速通道支持其一年内取得发明专利两项,支撑晟霖益嘉斩获中国双创大赛(浙江)暨省“火炬杯”双创大赛总决赛银奖等奖项。
截至目前,半山街道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5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拥有国家级计划人才4名,“大运英才”计划人才13名,市高层次人才216人。规上企业数达到131家,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
在打造“中国算谷”核心产业区块的路上,半山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全速挺进,一幅以算力为基、创新为核的数字版图正渐次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