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实现医疗机构废物处置全覆盖

来源:黄山市 发布时间:2020-09-21 浏览量:23

医疗废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安全风险。近年来,黄山市加大医疗废物处置卫生监督执法检查,进一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呵护一方青山绿水。目前,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今年“6·5”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记者就相关问题展开采访。

“双签字”下的单向流程

废弃的玻璃安瓿、医用针头放入黄色的锐器盒,被病人血液污染的棉球、棉签、纱布放入黄色的医疗垃圾袋,一次性外包装袋也放入专用的垃圾袋……5月28日上午9时,市人民医院综合病房大楼13层,关节脊柱外科病房的护士们正在护士站旁的治疗室忙碌着。

该科护士长金艳艳拿出一本《废物交接登记簿》。记录始自2016年9月1日,医疗废物来自病房的治疗室和处置室。在“感染性医疗废物一栏”,交接双方都签字。记录显示,2019年5月27日,交接“3.0kg+7.0kg”;5月26日,交接“3.1kg+4.5kg”;5月25日,交接“3.5kg+3.6kg”……

“每天交接都要过磅秤,交接双方还要签字。”该医院总务科负责人吴建新告诉记者。在该楼层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平面示意图上,明示医疗废物从治疗室、处置室两个医疗废物产生点,直接转运到医疗废物专用电梯。“每个楼层都有这种图,转运路线都是单向的。”

记者来到该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墙上贴着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等标识。一名工人戴着防护手套,从专用的黄色转运桶里取出医疗垃圾,用尼龙带扎紧袋口,贴上医疗废物标签,注明医疗废物和产生时间,移入专用的黄色转运箱。

限时完成的“每日一清”

“请把口罩戴上。按照规定,你这样是不允许的。”一名工人操作中未戴口罩,吴建新发现后,当场指出并予以纠正。吴建新告诉记者,医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院内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等工作,交由福建实达物业有限公司黄山分公司完成,医院负责监督管理。

据了解,《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目前,市人民医院与黄山福昌医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签订协议,实行“每日一清”,医疗废物专用车辆每天上午8:30之前完成交接、装运,离开医院。

市卫生监督所医疗机构监管科科长唐厚忠介绍,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可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处理不当会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带来安全风险。

唐厚忠指出,我国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医疗废物暂存点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设置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等安全措施。

记者了解到,多年前,黄山市尚未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个别医疗机构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加之卫生监管不到位,医疗废物私自焚烧、丢弃甚至流入市场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气、水源、土壤等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健康黄山”的绿水青山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提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年,黄山市启动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国家试点工作,医疗废物处置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相关工作与医疗卫生机构不良行为记分、等级评审、年度校验等工作相衔接。一旦发现私自焚烧、丢弃医疗废物等现象,将通过卫生监督部门和环保部门严肃查处。当年,全市因医疗废物立案查处违法违规医疗机构17家,其中16家为基层医疗机构。

今年初,市卫健委公示2018年度黄山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情况。其中, 19家医疗机构和2名医务人员因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被记分,主要表现为: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未上墙、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未使用专用包装容器、未确定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图、医疗废物处置记录或填写不规范等。

记者从市卫健委了解到,2018年3月,全市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均与黄山福昌医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签订收集处置协议,由该中心负责定期收集、处置医疗废弃物,实现医疗机构废物处置全覆盖。4月,全市各村卫生室和城市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统一收集,集中销毁,由相关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县级医院定期回收,移交给该中心。

28日下午4时许,黄山福昌医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焚烧炉正在实行医疗废物安全无害化处理。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在处理的这批医疗废物来自黄山市40多家医疗机构,有市人民医院、黄山首康医院、黄山昌仁医院等综合医院,也有规模较小的医院、小诊所等,如黄山区太平湖镇卫生院、屯溪区昱西隆阜社区卫生服务站。

市卫生监督所所长余长大表示,今年以来,歙县、徽州区、黟县等地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执法检查,对存在医疗废物未分类收集、转运未实行“双签字”、管理资料不规范等问题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均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限期改正,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依法立案查处。进一步从源头严防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和扩散,呵护黄山的青山绿水,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