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医共体: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来源:池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63

  今年5月份,贵池区牛头山镇居民陈转某因消化道出血,经镇卫生院转诊,一路“绿色通道”住进市第二人民医院,得到及时治疗。与此同时,2岁多的桂嘉某因急性支气管炎,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稳定后,下转至牛头山镇卫生院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这样的的分级诊疗机制已在我市大部分县域内初步建立。如今,居民生了病不用“千里迢迢”去“挤”大医院,在家门口的村卫生室、镇卫生院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而如果是村卫生室、镇卫生院不能治疗的重病、急病,同样可通过镇卫生院直接转诊至上级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牛头山镇卫生院覆盖人口有2.5万余人。过去因医疗设备落后,医疗服务能力有限,不仅像骨折这类的病情我们处理不了,一些企业员工体检,我们都做不了。”该镇卫生院院长程元启介绍说。而这样的“窘境”在2016年开始发生转变。

   2016年,贵池区启动“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牵手”乡镇卫生院组建医共体。其中,由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组建的贵池区第一医共体,联合了包括牛头山镇卫生院在内的14个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4个镇(街)34万余人。

   两年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帮扶下,牛头山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二医为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提供免费进修机会,安排临床科室分期到院开展专家门诊坐诊、学术讲座、查房带教等,此外,市二院与我们共享资源,帮助我们购入性价比较高的医疗设备,比如去年我们院就购入一台X光机。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程元启说。据了解,牛头山镇卫生院的服务人次从2016年的7954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5720人次,去年共上转病人217人次,接受下转38人次。

   “今年我院与其他6家卫生院又加入紧密型医共体,医疗设备、员工工作积极性等都将进一步提升,也会更好守护一方老百姓健康。”对于未来发展,程元启充满信心。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组建了6个医共体,2个独联体,均成立相应理事会,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在各牵头医院的帮扶下,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新农合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在不断提高,有5所乡镇卫生院创建升格为二级综合医院。由于管理有水平、帮扶基层有担当、共同发展势头好,今年,市第二人民医院被省卫计委授予“全省医共体优秀牵头医院”称号。

   今年,我市出台《池州市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在2018年实现医共体建设全覆盖,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较2016年底上升3-5个百分点,县外住院人次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到2020年,县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趋于完善,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

    记者感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终的落脚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整合了县域医疗资源,特别是在牵头医院的帮扶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硬件到软件得到了明显提升,更好满足了群众健康需求,这也增加了老百姓对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