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至县尧渡镇的尧舜智能袜业有限公司内,摆放着一台台智能织袜机,每隔一两分钟便诞生一只只袜子雏形,从织造到缝头,从定型到包装,一双双袜子从东至小镇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现有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订单,我们在想办法扩大生产规模,2018年产能可达到3亿双。”在尧舜智能袜业的带动辐射下,尧渡镇袜业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目前,全镇已有11家袜业制造企业,2017年全镇袜业产能2亿双,产值达4亿元。这也让东至县政府下决心投资40亿元在尧渡镇打造袜业小镇。
时间倒转至2015年12月,创办20多年的东至县玩具总厂停产并提出整体改制及产权转让请求。于是,东至县尧渡镇将玩具总厂改制作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发力点。2016年连续多年袜类出口全国第一的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竞得原东至玩具总厂出让地块净资产,并注册成立安徽尧舜智能袜业有限公司。
尧舜智能袜业项目的迅速落地投产达效,是以“腾笼换鸟”方式引进企业的典型案例,也是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出的成果。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良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两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发展新动能加速迸发。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行动要到位。2016我市密集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打出“组合拳”。制定形成了“1+4”政策体系,将“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细化为199项重点工作,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供需平衡向高水平跃升,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制定了《池州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排定“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围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推进直接融资、做好就业创业等重点领域,出台20余项配套政策文件,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调转促政策体系。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市通过探索运用兼并重组、整体转让、扩股改组、土地分割、技术创新等5种模式,推进困境企业二次招商、靠大靠强。到2017年底,完成35户“僵尸企业”的兼并重组,盘活存量资产15亿元。目前,已基本完成过剩产能清理处置任务。下一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池州市将每年制订落后产能淘汰计划,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快关停整合一批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安全无保障的小冶金、小矿山、小化工、小水泥等企业。
在做好“三去一降一补”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新动能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2017年,我市围绕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这一目标,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等为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培育发展新动能主体力量。过去的一年,我市实施“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14.6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占到248.1亿元。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半导体、金属材料、化工医药、旅游文化创意、机电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今年1到2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1%,比全省高5.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2%,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市以政府自身改革为突破口,把政府“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成本降下来,企业才能更好轻装上阵闯市场。严格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降费政策,实施39条企业帮扶政策措施,到2017年底,5年来累计减轻企业负担36.5亿元。打响简政放权“当头炮”,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行政审批权,严禁违法增设行政审批权。2016以来,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落实进驻“确认”,督促审批项目进政务中心,实行联合审批。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更吸引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和企业来投资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