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房,不搬家,老房转眼变新家”。随着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池州市一批老旧小区“脱胎换骨”。以兴济小区为代表的城区部分老旧小区,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等现象依然存在,居民居住环境较差。居民陈大妈在兴济小区住了十多年,因为家在一楼,门口的管道容易堵,这让陈大妈特别害怕下雨天,“一下大雨,管道就堵,水流不掉,出门就要蹚水走。”今年包括兴济小区在内的百荷北苑小区、兴佳小区都纳入我市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工程。“门前的下水管道都重新铺设了,地面也正在进行改造,听说要改成透水路面。”陈大妈对改造后的结果很期盼。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保障等设施建设与改造。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的相继建成,让百姓得实惠,完善了城市功能。图为12月24日,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市科技馆参观,通过有趣的游戏了解各种知识。
记者了解到,本轮老旧小区环境整治运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下沉式绿地、排水管道等海绵设施解决小区积水内涝问题,另外通过增加绿化、照明、监控等设施来改善小区内的居住环境。改造后的兴济小区将新建沥青道路,宅间路面改为透水混凝土路面,还会增设雨水管道,疏通污水管道,增设室外监控系统,为了缓解停车难,还将增设近百个停车位。
近年来,我市有计划实施“两治三改”。4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燃气改造,2万余户居民开通了管道天然气,50多个老旧小区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实现了老旧小区由“脏乱差”到 “美净齐”的华丽转变。
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到老旧小区改造当中,这只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一部分。2015年3月我市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了水生态水安全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海绵城市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能力保障体系、PPP项目等六大类117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三年累计获得中央专项资金约13亿元。
如今,齐山大道、汇景北苑小区、三台山公园等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一批会呼吸的道路、建筑和公园已经来到池城人身边。同时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城市一些顽疾正在彻底根治。烟柳园南湖沟、新城明珠红河、二院水塘等黑臭水体得到彻底治理,高速入口处、站前区英伦城邦小区道路等一到下雨天就出现“城市看海”现象已不复存在。海绵城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应已初步显现。
池州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城市道路养护、绿化水平、居民生活环境和市容市貌的全面提升。2012年以来,我市共实施市政重点工程项目168项,完成投资47亿元。道路建设日臻完善。有计划地实施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和“白改黑”工程,打通主城区“断头路”、“瓶颈路”和局部堵点问题,城市道路网络基本形成。游园广场精彩纷呈,建设实验小学、城关小学、百荷公园、妇幼广场等街头游园、广场15个。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善城镇园林绿地系统,推进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截至目前,我市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22.6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12.73平方公里,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5.2平方公里,城市公园总数8个。
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困难群体“住有所居”。五年来,全市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68709套,全市公租房分配23564套。危房改造圆困难群众安居梦,实施了50923户危房改造,完成投资1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