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推进“五治”行动 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池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6

  作为首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多年来一直坚持生态立市的战略定位,认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实呵护好“山、水、土、气”特色优势,去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铁腕治矿、重拳治砂、从严治岸、科技治超、“9+1”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取得一定成效,为奋力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破好题、立标杆。

  铁腕治矿,创建绿色矿山。相继出台《池州市矿山综合整治方案》和《池州市绿色矿山创建管理办法》,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全市矿山综合整治动员大会,拉开“铁腕治矿”的序幕。组织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回头看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矿山企业120余家次,对10家在产矿山进行了矿山项目“三同时”验收和市级环境综合整治验收,整顿关闭非煤矿山11家。开展贵池区中铺片区矿山整治工作,对矿业企业进行了环境执法监察,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处罚到位。

  重拳治砂,加强河道管理。长江河势事关防洪、通航和水生态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切实维护河势安全稳定。今年1—2月,长江采砂管理全市共出动采砂整治人员470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8%;出艇90次,比上年同期增加22%;查处采砂船舶15艘。打击非法采砂的力度持续增加,非法采砂举报数量显著减少,未发生影响防洪、通航事件,未发生群体偷采现象,实现了采砂管理可控目标。下一步,我市还将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巡查力度,注重源头治理等方式,继续夯实举措,切实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

  从严治岸,实现管理长效化。长江岸线资源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稀缺性战略资源,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强化长江岸线资源综合整治,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计划通过三年整治行动,全面完成长江岸线资源清理整顿工作,以提升池州滨江地区环境品质。2016年,投资7600万元,完成了长江安徽省应急崩岸治理幸福洲崩岸1.5公里,秋江圩崩岸1.7公里,大同圩崩岸3.0公里。石台县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已完成投资100%,贵池区唐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97平方公里,完成贵池区坡耕地治理工程13.17平方公里验收工作。

  科技治超,巩固治超成果。制定出台《池州市全面推进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工作。组织开展了2016年联合治超1号、2号行动,四个县区均成立了由交通牵头,交通运政、路政、公安交警参加的流动稽查队伍。在建成市级监管中心的基础上,全市建成重点矿山企业源头自控子系统73个,形成了“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溯”的全过程科技治超监管体系。去年全市共精检车辆7536台,查处车辆748台,卸载货物10981吨,超限超载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治矿、治砂、治岸、治超行动基础上,今年我市还将新增精准治污行动,通过“五治”行动,高标准贯彻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全市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建设,建立精准治污清单等。相信这些绿色践行,定会逐步转化为推动池州绿色崛起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