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十六,年味还没散尽,安徽省滁州市党政代表团就一口气赶赴合肥、芜湖、蚌埠三市取经,回来第二天紧接着召开了近千人的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参加大会的除了滁州市、区、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还有全市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校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类科研机构人才代表等。对此,滁州市委副书记(主持市委工作)、市长张祥安在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大会是市委、市政府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局性、启动性大会,也是滁州吹响的创新发展的冲锋号。
弘扬创新的精神
张祥安表示,这次学习考察,找准了差距,学习了经验,提升了境界。令他感受最深的是,在科技创新上,滁州与省内先进地区在发展动力、活力、潜力上存在差距,如果再不重视、再不抓紧,必将由现在的跟不上变成未来的被淘汰。他深有感触地说,此次凝聚的最广泛共识是,创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创新发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的短板;越是发展不足的地区,越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越是跨越赶超阶段,越要依靠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只有形成这些共识,才能更加坚定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决不能掉队的决心。
作为“大包干”发源地的滁州,历来拥有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宝贵基因,如何把“创新”基因转化为创新生产力?张祥安给出答案是: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将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着力在先行先试、开放开发、转型转移上下功夫,奋力打造安徽开放新高地。
滁州作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快对接南京、融入长三角的步伐。去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滁州进一步明确“全面对接南京江北新区”的目标,目前滁州与南京江北新区正呈现出全方位无缝对接的态势。“我们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在与南京江北新区对接上,我们力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服务能力水平‘等高对接’。”张祥安意味深长地说,南京江北新区定位很高,产业错位是最好的发展道路,因此,滁州与其建立了多层次对接机制,与南京江北新区密切合作,把滁州市打造成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福地、生态屏障、产业配角。
“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滁州市全力推进开放融入。”张祥安说,滁州市积极与经济发达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搞好对接。无论与南京的合作还是与合肥的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年年都在迈大步。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滁州已经走过“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时代,目前从规划角度来看,滁州即将迎来“大江北”时代。“下一步,我市将借助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包括苏滁现代产业园、汊河江北水岸科技新城、南谯高教科创城和开发区原创科技城四个板块在内的国家级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与江北新区等高对接、无缝对接、协同对接的战略新兴板块,成为滁州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增长极。”张祥安不无感慨地说,“大江北”建设目前只是个“形”,而科技创新则是“大江北”建设的“神”,只有不断为园区提供和植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招引和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人才,才能神形兼备地建设好“大江北”。
理念在借鉴中升华。在滁州,给人们带来思想、理念深刻变化的莫过于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开发。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流传着许多故事:一棵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树没有被移走,而是被就地保护起来;一条滁州母亲河没有受到污染,而且河水清清,青草依依;本地居民没有被迁出,而是原地安置,住上了“高大上”的现代化小区。
苏滁现代产业园由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滁州市政府合作共建,开发建设五年来,园区按照“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打造安徽版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试验田”的目标定位,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共建设各类项目150多个,竣工项目110个。建设邻里中心、标准化厂房、安置房等配套项目38个,建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让企业和人才“拎包入住”。截至目前,园区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106个,协议引进资金超300亿元。一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纷至沓来,这里正加速成为滁州市和安徽省外资项目的新兴集聚区。
“图上怎么标的,实际中就是怎么建的,执行规划始终如一。”“园区不仅有漂亮的马路,而且有地下畅通的‘信息公路’,园区的地下管网已预留八车道,即使以后公路拓宽了,也不用‘开膛破肚’。”“与其说合作让滁州的产业升级,发展战略转型,倒不如说,合作促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进行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升华!”……对于苏滁现代产业园给滁州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许多滁州本土干部的体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厚植创新的因子
今年3月,滁州市政府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围绕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在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以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与此同时,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和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签订协议,共同支持成立钟山院士滁州工作站,这也是落户滁州的首个航天院士工作站。今年以来,滁州不断吹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区域崛起的集结号。
张祥安介绍说,近年来,滁州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和第一要务,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滁州频频与科研院所、高级人才联姻的目的,就是借助他们科技、人才、平台等优势,在承接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共建平台以及人才双向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不断增强科技带动力和辐射力。“只有紧紧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滁州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主动;才能确保‘十三五’期间,实现滁州市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门子、扬子、康佳等知名家电及其装备配套企业星罗棋布。凭借着智能家电产业独特的全产业链优势、一流的创新发展平台、较强的国际品牌承载能力,2015年,滁州开发区被确定为安徽省首个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被列入安徽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名单。
滁州市先后引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安徽分院等一批研发机构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东分中心等检验检测平台,为企业植入“创新大脑”。
有了专业的平台,更需要专业的人才。滁州市采取给予补助,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政策等措施,吸引人才来滁创业就业,构筑起人才高地。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引进国内外创新团队134个,高层次科技人才670名,组建1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10家院士工作站。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滁州市出台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办法,在争取项目、搭建合作平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展保姆式帮扶,持续实施“三百工程”“千亿技改”和“千企升级”计划。2016年,滁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30家,居安徽省第四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为1424.9亿元、316.9亿元,均位居安徽省第三位。
滁州是安徽省参与长三角合作的最前沿和长江经济带“沪宁合”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是滁州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为了将滁州打造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新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区,近日,滁州市政府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滁州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滁州基本构建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其中努力打造产业创新基地是《方案》中最大亮点,《方案》要求,全面加强与大学大院大所大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快建设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天长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苏滁现代产业园等省级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同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开展引博、院士助滁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招引三大行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人才,工科类、工程类院士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落户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安徽沛愉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已尝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数十家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并获得了优秀供应商的口碑和称号。在一套正进行测试的成套包装设备前,该公司负责人袁超告诉记者,这是为某知名企业生产的成套包装设备,其先进的杀菌技术申请了专利,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自然含金量也高,这套设备价值四五百万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已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公司的快速发展是由于拥有核心竞争力,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又得益于公司拥有‘智慧大脑’。目前,公司研发中心就集聚了54名科技人才,下一步公司还将整合在上海、西安等地的研发机构,在滁建设智能装备研究院,打造为自身和周边企业服务的公共研发平台。”
培育创新的热土
“当日交易额0.14亿元,2017年度累计交易额15.97亿元,服务商家5215户……”这是记者日前在滁州云伙计电商集团显示屏上看到的公司实时战况。该公司副总经理王静波介绍说,云伙计是提供区域电商解决方案、为传统企业转型提供网店运营的一站式服务的电商集团。公司坚持用创新引领发展,目前,已在全国拥有11家子公司、1500余名员工。去年,公司交易额突破了100亿元,今年预计还将有30%以上的增速。“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云伙计集团还成立了‘天地汇’网商孵化器,专注农产品领域的网商孵化,目前已为500余家农村网店提供运营支撑和孵化服务。”
资料显示,近年来,滁州科技经费年均增长23%,更多真金白银投入科技创新领域,带来了创新的加速度。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滁州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积极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进知名孵化器建设高端平台,立足在滁高校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激活本地资源组建专业平台,启迪之星、天地汇、萤火虫等众创空间相继投入运营。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14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3家企业跻身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计划。
强化科技金融合作,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大学生种子期科技型等企业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业梦想照进现实,激活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因子,成为驱动滁州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滁州大地正处处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风潮。
在启迪之星众创空间里,滁州土生土长的朱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3月中旬几乎是拎着台电脑就入驻了,孵化器平台不仅水、电、网络等办公条件一应俱全,而且还有贴身的创业导师和系统的创业培训,一周内就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目前公司开发的首款手机游戏即将上线,创业的梦想越来越清晰。眼下,像朱先生这样的创业者,正在滁州这块创业热土上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