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首次开启农家书屋“数字模式”

来源:滁州网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6

“宅”在村中看“世界”

——滁州市首次开启农家书屋“数字模式”

11月21日下午,明光市苏巷镇牛郢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曾庆国一如往常,早早开了门。这是农家书屋“全新”的一天,因为市文广新局在阅览室里置放了“宝贝”,它将带着读者“周游世界”。

这造价千元左右的器件,状如数字电视机顶盒,但功力强大。事实上,它就是高效的无线路由。覆盖范围:半径500米,同时容纳50人“冲浪”。

读者打开wifi,下载数字农家书屋APP,或通过QQ或微信安装。启动软件,进入平台,即可享受海量阅读资源:电子图书、报刊、期刊、资讯、听书音频、综艺视频、教育信息资源、农业服务、专家在线等。内容每年不断更新。

农家书屋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建设和运行,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几排书架,几张桌椅,几台电脑,几夹报刊,这是农家书屋的传统版本。单调、呆板的境况,让广大群众的汲取领域和阅读兴致折了扣。对此,我市相关部门适应新形势,进行积极探索,并于日前首次开启“数字模式”,让阅读无处不在,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建设中迸发新的生命力。

本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我市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农家书屋自2007年启动建设到全面覆盖,再到今天的提档升级,已经有9年的历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行政村农家书屋1076个,社区书屋241个,利用5年时间实现了村村有、全覆盖;累计补充更新出版物43.5512万册,音像制品8648件,报刊20444种。

市相关部门称,下一步将着力实施“141”数字农家书屋工程——2016年,建成100个;2107年,完成总量40%;2018年,一个不少,全覆盖。可以想见,“空中书店”将如雨后春笋,扎根皖东。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我市为农家书屋建设乐此不疲。多次组织人员,就农家书屋布局、活动开展、出版物补充更新、数字化书屋建设、模式创新等开展深入调研,座谈走访,收集意见建议,为农家书屋改进提升提供了依据。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管理员制度、借阅制度基础上,积极推广“四制四簿一证一志”机制,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建立农家书屋和县级图书馆通借通还的图书流通体系;在确保每周40小时开放时间外,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求,延长或调整开放时间,周六周日全天开放,农忙时节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等,满足农民群众个性化需求。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员考核奖补制度,目前已有7个县(市、区)将农家书屋管理员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基本解决管理员工资待遇问题。组织实施“两创两培”提升工程,目前已创建农家书屋示范县4个、市级农家书屋示范点20个,培育了“书香滁州”“书香飘农家”等农民阅读活动品牌。经过创培提升,定远县蒋集镇被授予“安徽省第一家农家书屋”“安徽省书香之乡”称号,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批示肯定;八波村等7个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示范农家书屋”,王诗根等55户家庭被评为“安徽省书香之家”,丁昌荣等4户家庭被评为“全国书香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