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办公环境、热情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内容丰富的宣传画廊,走进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让人处处感受到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2017年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值得称赞的是,这是全省政务服务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不断改革创新 提速政务服务
“以前办理购房提取业务非常麻烦,现在简便多了,不用复印件,也不用去单位盖章,填一张表格就搞定了。”已是第二次办理公积金提取手续的市民徐世平满意地对记者说。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窗口负责人张艳梅告诉记者,“去年8月份,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响应‘减证便民’行动,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此项工作,共核减各项材料171份,极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这只是市政务服务中心优化审批流程,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开展八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实现政务服务提速提效。目前,进驻中心的670余个审批服务项目平均承诺时限由法定40多天压缩到4.5个工作日,项目办理环节压缩30%以上,申报材料平均减少25%。
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和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全省第一份“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和全省第一份不动产登记证均在中心发出。
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网上政务超市,为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网上办事服务。30家市直部门667个单一事项已上线运行。目前,累计网上受理各类办事项38878件,办结37412件,办结率达到96.2%。
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提交材料数量,压缩审批时限,实行“一个窗口接待、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2017年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总体目标。
营造温馨环境 群众纷纷点赞
“请问医保中心怎么走?”“请问公积金窗口在哪?”“请问老年卡在哪里办?”……记者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值班咨询台看到,不到5分钟,已经有10多名群众前来咨询并得到满意的回答。“中心的服务贴心,环境温馨,我们在这里办事非常舒心。”市民胡晓娇的话代表着广大办事群众的心声。
把群众对优质服务的期待作为工作目标。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智能查询、引导标识、花卉绿植等厅内随处可见。在咨询台设立便民服务站,提供老花镜、茶水、急救药品、针线包等便民物品,购置身高体重血压测量仪和轮椅,建立无障碍通道和设施,让群众办事更舒心。充分利用宣传栏和显示大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办事群众和干部职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市政务服务中心还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开展交通劝导,纠正、制止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宣传文明旅游,倡导文明旅游新风尚。中心编制了722个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文本,从服务礼仪、办件流程、办理时限等方面规范窗口行政审批服务行为。同时,积极推行微笑服务、亲情式服务、保姆式服务、预约服务、加班延时服务、上门延伸服务,让标准化服务成为中心最亮的底色。
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中心还开展了“红旗窗口”“微笑大使”等评选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窗口工作人员杜丽萍、刘段华、汪清被评为“滁州好人”。
建设责任中心 形成创建合力
日前,记者在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国土房产窗口看到,窗外已是漆黑一片,但是这里灯火仍未熄灭,窗口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办理登记受理业务。窗口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市本级商品房预售量超去年同期3至4倍。面对巨大工作压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不断创新登记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文明创建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创建合力。市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党的建设统揽各项工作,把窗口工作人员党员组织关系转入中心,成立机关党委和9个党支部,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帮扶共建。在春节、端午等重要节日到来之际,深入帮扶社区、帮扶村开展慰问活动,给困难党员群众送上慰问金,并送去关怀和帮助。2015年以来,共走访28户困难党员群众,送上慰问金14000余元。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活动。中心现有副科级以上干部8人,均与定远县界牌集镇龙集村25户贫困户结对帮扶,中心多次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帮扶活动,帮扶资金12000元,协调3户贫困户办理残疾证。深入定远县桑涧镇桑涧村开展帮扶活动,帮扶资金6000元。
志愿服务传递公益温暖。在值班台提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义务植树200余棵、爱心捐款3.5万元、义务献血67人次;与滁州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活动,用精神文明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