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启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创建

来源:蚌埠市 发布时间:2020-09-09 浏览量:23

■ 居民诉求要及时得到回应,满意率不低于80%

■ 每年每个社区为居民办实事不少于10项

■ 保证每个社区能够按照“七室两栏一站一校一场所一中心”的标准配足配齐社区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用房

■ 健全社区居民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提升我市社区服务管理整体水平,我市正式启动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力争在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

据了解,创建工作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把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展社区服务范围、改进社区服务手段作为创建重心,以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创建的主要任务,首先就是要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和“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联席居民开展工作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和岗位认领率不低于80%,社区党组织实现工作全覆盖;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居民小组等自治组织健全,社区志愿者注册率不低于社区常住人口总数的10%,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创建还要进一步完善民主自治。社区党组织成员实行公推直选、社区居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依法建立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社区党务、居务、财务、服务公开,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通过社区协商、民主听证等形式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居民诉求及时得到回应,满意率不低于80%。

在拓展服务功能方面,要全面深化为民服务“125”工作法和“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节假日轮休、首问负责、一岗多责等工作制度,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公共服务事项实现全覆盖;社区便民利民网点布局合理,形成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社区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开展,社区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需要开展公益服务项目,每年每个社区为居民办实事不少于10项。

创建中要改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6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服务场所改(扩)建和社区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保证每个社区能够按照“七室两栏一站一校一场所一中心”的标准配足配齐社区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用房,基本具备办公、议事、服务、活动等多项功能。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门前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两块牌子和“中国社区”标识。

改革创新体制,按照理顺关系、减少层级、推进自治、强化服务、促进治理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下移工作重心,强化社区功能,理顺社区各种关系,将人、财、物等直接下沉到社区,逐步实现社会管理扁平化、信息化、网格化。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平安社区建设,构筑较为完善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区居民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控意识。规范社区治安管理,稳定社会秩序,保证群众安居乐业。

保证社区各类文化活动设施齐全,经常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紧密结合实际,利用本地人文资源,面向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居民享用教育、终身学习,体验社区的文化氛围,陶冶高尚人文情操,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增强社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净化、绿化、美化社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保证社区内建筑设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噪声控制、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环境整洁,物品存放有序。保证社区道路平坦,车辆停放有序,人行道通畅。经常组织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和爱国卫生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共建生态型社区。

引导社区居民崇尚科学、热爱学习,普遍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证社区居民遵纪守法、明礼诚信、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和推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在全社区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的新风尚,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家庭成员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