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8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我市荣获“信用城市建设创新奖”,以82.23的信用指数居于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排名第18位。这是继2016年5月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后,信用淮北建设取得的又一次崭新突破。
作为全国性高端论坛,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由国家发改委指导、新华社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论坛聚焦城市信用建设和市民信用生活,旨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城市信用建设综合水平。论坛期间发布的《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7》中,我市“构筑小微企业诚信体系”“厚植诚信文化”的创新做法还作为典型案例纳入其中。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信用淮北”诚信品牌,尤其是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厚植信用土壤等方面勇于创新,成功探索出具有淮北特色的信用建设之路。
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我市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加工分析,建成基于“数据库+网络”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采集工商、税务、商务等部分市直部门涉企信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等共计29大类,打通了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市域内的全部金融机构均可在平台内免费查询访问,不受时间限制。目前,服务平台已采集2万多家小微企业信息,覆盖率达到95%,累计9万余条信息;平台信息已融入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调查、审查、发放与管控的各个环节。2016年以来,我市直接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15亿元,截至目前已向企业转贷11.6839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在依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厚植信用土壤方面,我市以“一网三库一平台”为核心、基于跨部门数据的淮北市信用信息系统,开通“信用淮北”官网、“信用淮北”微信公众号,及时将与信用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红黑名单”、典型案例、信用动态等发布更新,并把信用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向社会公开展示。同时,诚信教育不仅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还持续走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截至目前,全市共涌现出1.3万名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34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形成了“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的好人文化现象。诚实守信已成为淮北市民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为城市转型崛起打造了良好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