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产业核心推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
近年来,屯溪区黎阳镇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按照“农业要更强、农村要更美、农民要更富”的要求,重点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资源整合,打造龙头吸纳“引力带”。坚持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聚焦农业特色产业,以“双招双引”为契机,打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中间壁垒,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共建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特色休闲小镇发展战略,先后孵化出“禾谷耕舍”“耕耘谷”等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项目,辐射带动周边民宿、餐饮、采摘等产业抱团式发展。
串线成面,打通区域发展“大动脉”。结合自身区域定位和产业特色亮点,立足千亩作物田、果蔬园、生态林等良好基础,大力推进农业园、公园、景区以及周边地带连点成线、串线成面,共同打造集“生态、生产、科普、研学、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农业示范区域,推动农旅复合型产业生根发芽,倾力打造屯溪近郊休闲度假游的优选目的地。
开渠引流,增添人才产业“动力源”。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搭建创业平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引流,完善帮扶政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同时,为驻村指导员提供平台,发挥其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在平台对接、种植引进、项目研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夯实农业发展根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下一步,黎阳镇将全力推进产业扩量提质、生态特色彰显、城乡内涵提升、动能集聚迸发,以“产业兴”带动“百业旺”,绘就乡村产业振兴壮美画卷。
黎阳镇新江村:西瓜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炎炎烈日,酷暑难耐。皮薄多汁、香甜可口的西瓜成为大家消暑解渴的首选。近日,走进屯溪区黎阳镇新江村西瓜大棚,郁郁葱葱的西瓜藤铺满了整个大棚,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掩映在藤叶之中,长势喜人。
眼下,正是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瓜农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现场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我这大棚里种的是‘美都’西瓜,这个品种的西瓜个头均匀,汁液饱满,清甜脆爽,深受顾客青睐,每到周末,前来卖瓜的顾客络绎不绝。”在大棚内,种植户吴仕群捧起一个足有十斤重的大西瓜乐呵呵地说道。
“2022年,新江村西瓜种植面积达180亩,主要种植‘美都’‘8424’两个品种,不仅产量高、水分足,口感更是香甜,在市场上很是抢手。”西瓜种植基地负责人程年红介绍。
谈起西瓜的种植,吴仕群滔滔不绝道,“要想西瓜种得好,必须在种植上下功夫,引进优质瓜苗,采用滴灌微肥技术,按照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西瓜需肥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浇水施肥。为了提高西瓜的坐果率,实行人工授粉和蜜蜂传粉相结合,同时关注大棚内的通风、湿度、温度,为西瓜提供适宜生长环境,保证西瓜的品质和产量。”
据了解,新江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土壤肥沃,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连日的晴好天气让市场行情更是一路走俏。预计今年西瓜亩产量5000斤左右,总产值可达150万元,经济效益很客观。
产业发展旺,致富劲头足。近年来,黎阳镇新江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极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引导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黎阳镇凤霞村:特色种植产业“茭”出致富新答卷
茭白是黄山人餐桌上一道鲜美蔬菜,每年茭白上市后,无论是寻常百姓的饭桌,还是酒店餐厅,都能闻到茭白的清香。从菜场买来鲜嫩的茭白,剥下青绿的外叶,膨大莹白的茭白就显露出来。洗净之后,加入调料进行简单翻炒,那丝丝的清甜,让人喜爱有加。
走进屯溪区黎阳镇凤霞村,放眼望去,成片的茭白林迎着风翻滚着绿浪,嫩绿的茭白叶一丛丛挺立在水中,微风拂过、茭白飘香。
村民江冬和自2001年起开始种植茭白,种植面积近10亩。经过20年的摸索,江冬和对茭白种植、销售有了独特的经验。江冬和说:“我每天清晨4点多就起床,匆匆吃完早餐,直往田头赶。要赶在菜市场开市前,把刚采割的茭白摆上摊位。”
据江冬和介绍,茭白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亩产量500斤到600斤,大概有3万元收入。2022年茭白长势良好,现在是早期,每斤可以卖到十元。
菜农劳作的艰辛不言而喻,从采收季开始,每天风雨无阻,早出晚归泡在茭白田里。当手里捧着刚从水田里收割上来的鲜嫩茭白,脸上流露出来的尽是收获的喜悦。
近年来,黎阳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下一步,凤霞村将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土壤、绿色等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