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区:深耕乡村“责任田”,绘制振兴“新画卷”

来源: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03-28 浏览量:15

近年来,蚌山区坚持将选优配强选派干部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切实推动选派干部沉得下去,担当得起,从抓制度促落实、抓产业促发展、抓治理促提升等方面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制度育人,健全基层组织建设。选派干部扎实开展“三谈三访三对接”活动,全面访村情、民情、社情,深入一组一户调查摸底,重点关注“六类”人群,摸清资源现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筑牢政治忠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党组织书记讲党课,带领全村党员学习“黄铺经验”,发挥“三会”议事属性,用好“一课”讲清道理,用活“三会一课”这个“传家宝”,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要求,做实做细党建引领“243”乡村治理模式,聚焦“党员询事、民主议事、组织办事、分类调事”,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质增效。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等方式,做好乡党委书记、组织委员、70名村“两委”以及9名选派干部、4名选调生全员培训。开展集中视频培训13期,实现574名农村党员培训全覆盖。组织召开农村党员培训班,对106名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进行培训。举办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组织26名乡村干部到杭州参与异地学习,2024年,3个选派村发展预备党员2人,正式党员1人,培育储备后备干部15人。  

产业兴农,促进集体经济提质。机场新村驻村工作队聚力产业发展,强化运营强村公司发展绿色循环农业,2024年种植仿野生赤松茸8亩,鲜菇销售量3000斤,收入近6万元,加工制酱 6000 余瓶,收入近9万元,承接沟塘清淤等项目增收20余万元。2025年,计划通过建设高标准大棚扩大赤松茸种植面积,新增香菇、无花果和甜糯玉米等种植品种,持续打响“绿色”农产品品牌。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与联通公司合作通讯合作社项目,实现村集体固定分红,农户套餐费用减半互利共赢,目前有意向农户近40户。梨朱村积极盘活集体资源对外发包收取租赁费用,与市联通公司合作通讯合作社项目,签约用户60余户,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益3万余元。成立村级劳务公司承接乡村建设零星工程,为村集体创收10万余元,2025年计划继续盘活闲置垃圾中转站,建设江淮稻米加工中心,集传统工艺加工、农旅体验、销售展示全链条特色项目,打造梨朱“稻乡”品牌。

强化治理,提升农村文化内涵。驻村工作队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难题,先后实施了水系治理、绿化亮化、污水管网治理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孙家圩子村整治黑臭水体800米,修建村民文化广场3个、建设污水处理污水管网2000米、安装路灯192盏。梨朱村完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机场新村完成村庄内6条辅路硬化。依托“党建+信用”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结合乡风文明评议“积分制”,采取“线上+线下”联合的方式,发放宣传单及一封信1800余份,农户参与率91.44%,打造“信用超市”3个,惠及农户1500余户。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月读传习”“温馨蚌埠·欢乐珠城”等系列文化活动90余场,聚焦为民办实事,党建结对共建,联系20余家爱心企业以及选派单位,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00余人,开展送医送药送学等活动20余次,惠及村民近700人次。结合村情特点,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参与设计研发文创冰棒、文创帽子、冰箱贴等40余种文创产品,已有38个品类成品置于渡江战役纪念馆柜台展销,预计可实现年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加大红色文旅资源宣传力度,组织拍摄“孙家圩子村”红色宣传片,积极推进“孙家圩子村”商标设计,已通过注册。近年来,部分选派村先后获得蚌埠市精品主题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旅游名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