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依依、道路宽阔、屋舍俨然,走进如今的嘉善乡村,处处风光无限。
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因“千万工程”而起。近年来,嘉善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高标准打造具有“江南韵、文化味、生态魂、水乡情”的全域秀美新图景。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连续两年蝉联“神农鼎·铜鼎”,连续四年获全省和美乡村工作优胜县,连续五年获省市乡村振兴考核优秀。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今天的嘉善,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生态美到生活美、从形态美到气质美,呈现出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嘉善。
生态引领铸就美丽乡村
通达的道路、优美的环境、健康的食物、蓬勃的新业态……乡村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一到节假日,城里人都爱往嘉善农村跑,因为那里看得见美丽,记得住乡愁。
深秋时节漫步姚庄镇横港村,身边成片的稻田已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田间野草不多,倒是沿着田埂种下的薰衣草,让橙黄的稻田平添几分浪漫。“上海人最喜欢来这里。”姚庄镇副镇长、横港村党总支书记张林一路介绍,而这一切都托了“千万工程”的福。
过去,横港村是远近闻名的“脏乱村”。2013年前,横港村是附近有名的养猪村,420多户农户中,有80多户养猪大户,年生猪存栏量近2.4万头,污水横流;全村9条河道中有8条是垃圾河、黑臭河,环境的“透支”让村子失去了发展活力。
远近闻名的“臭气村”该如何“重生”?为了改善村庄生态环境,还“绿水青山”底色,横港村开始破茧重生塑新颜:2013年,横港村开展生猪退养工作;2016年启动“美丽乡村”整村打造计划,全域开展外立面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提升等工作;2019年,村子里打造了长三角地区首个生态绿色积分加油站,并发展了融休闲养生、民宿度假、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美丽经济,实现了从“脏乱村”到“网红村”的生态蜕变。
环境好了要如何保持?2023年,根据老百姓需求和村实际,横港村与嘉善农商银行姚庄支行结对迭代升级了“锦绣共富‘嘉’油站”,进一步丰富农村环境整治等10项“三治”共富积分内容。“卫生好不好”“分类准不准”直接与“善治积分”挂钩,与年底的分红、奖励挂钩。
经过数年治理,横港村逐渐摘掉了“生态环境薄弱村”的“帽子”,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首批浙江省善治示范村和省级卫生村、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3A级景区村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农村环境脏乱差,是嘉善农村在改革开放后累积下的“成长的烦恼”,横港村的蜕变是嘉善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
近年来,嘉善县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突出“水韵嘉善”主题,实施全域秀美三年提升行动,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镇8个、省级未来乡村7个、省级和美乡村特色精品村29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1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
“沉睡资源”催生“美丽经济”
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同时,嘉善不断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59.420, -0.63, -1.05%)新业态。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一幅幅人民乐享栖居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嘉善县通过强化平台建设、项目招引和人才引育,走出了一条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目前,全县已建成农业经济开发区4个,总面积9.45万亩,招引了中荷数字农业科创示范中心、生鲜果品智慧冷链物流项目、创业创新孵化园、雪菜综合产业园、火星农业等优质农业产业项目23个,完成各类涉农总投资55.52亿元,成功实现以三分之一耕地面积贡献一半以上农业产值,亩均产值实现翻番。
其中,惠民农开区去年投产的中荷数字农业科创示范中心项目,创造了全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叶菜种植工厂,全亚洲最领先的工厂化育苗系统,全亚洲农业方面设备最先进、技术最好的全程数字智能化工厂这三个“亚洲之最”。
今年全县已引进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7.5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4.5亿元。
“千万工程”开展以来,嘉善不断重塑乡村功能、激活村庄经营、唤醒沉睡资源,对村庄的人、财、物、地、产、景、文等资源统筹规划、配置、组合、营销,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在罗星街道鑫锋村,现在每个月都会举办各种音乐活动,音乐已经成了鑫锋村的一张名片,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游客和村民们随着音乐一起舞蹈,星光点点,微风拂面,烦恼都随风飘散。这里就是让城市人向往的乡村,也是让村民们自豪的精神家园。
深秋季节走进鑫锋村,天空湛蓝悠远,深深浅浅的金黄麦浪随风起伏。干净整洁的村道、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橙黄白绿的集装箱小屋,野花一簇簇一丛丛地点缀其中,清澈的河道里,喷泉变幻着美丽的弧线。在慢时光咖吧品尝咖啡,欣赏罗星非遗贝雕,还可以听听悠扬的陶笛。在吉他工社里学习弹奏,在非遗学苑欣赏嘉善田歌,这里的一切都很艺术。
曾经的鑫锋村,还只是个纯农业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靠着基础种植,村民们的收入微薄,收入来源十分单一。
2021年以来,鑫锋村通过“乡村音乐文化+美丽生态(2.960, -0.14, -4.52%)文旅”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音乐文化新业态,与上海葫芦蚂蚁集团合作,打造葫芦蚂蚁鑫锋音乐村项目,以村企合作方式提升运营效益,优化集体资产租金、运营利润等收益的分配机制,打造村内音乐岛,定期推出免费音乐会,引流带动农文旅联合提升,通过发展露营度假、垂钓采摘等,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鑫锋村的“出圈”是嘉善县探索组团式、差异化和美乡村运营路径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有序开展乡村CEO引育等“十二大”点亮行动,持续推动市场导入和要素集聚,培育包括鑫锋村在内的18个乡村运营重点村及乡村运营团队。今年,天凝镇蒋村成功出圈,举办新春游园会、“花朝”踏春季等活动20余场,赢得老百姓的好口碑,春节民俗热闹场景获《人民日报》点赞,今年初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6万人次,实现文旅收入150万元。
城乡融合描绘美好生活
“现在的生活,跟城里没什么两样了。5G网络覆盖,天然气通到了每家每户,来往的公交车直通家门口,医务室、村民大食堂、邻里中心、文化礼堂……城里人羡慕农村人,农村人更羡慕缪家人。”大云镇缪家村村民自豪地说。
大云镇缪家村位于嘉善县最南端,紧邻上海,村内一条蓉溪穿村而过,水乡生态优势突出。“过去村里守着这些‘生态宝藏’,却不知该如何挖掘利用。”大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缪家村的转变始于实施“千万工程”。20多年来,缪家村将生态建设纳入村庄发展规划,充分挖掘乡村景观资源,培育农旅“甜蜜”品牌。如今,缪家村拥有两个国家4A级景区,“春游巧克力小镇,夏观碧云花海,秋收华神甲鱼,冬临文松醉氧”已然成为长三角甜蜜度假目的地。
在缪家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全村人口的31%。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以及外出务工子女难以时刻照料的困难,在县、镇两级大力支持下,缪家村将共富超市旁的腾退旧厂房改造成村民大食堂,并创新推出长者助餐政策,村内所有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在食堂内优惠用餐,90周岁以上的高龄长者可在食堂内免费用餐,日均接待老人200人次,用一餐饭的暖心温度,让老年人幸福感满满。
缪家村的生活让人羡慕。居住在诗情画意的国家级景区,拿着“六金”,是真正的有钱有“闲”。近年来,缪家村党委聚焦村民致富增收,通过稳定工资性收入、拓展财产性收入、增加股金分红和民宿开发等补充性收入,探索形成农民增收“薪金、租金、股金、福利金、养老金、创业金”。2023年缪家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77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8万元。
“在缪家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是具体可感的,我们也将与新时代同进步,不断探索新经验,努力打造更具‘甜蜜味’的新缪家。”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
嘉善的村民不仅物质富足,精神更富有。今年上半年,第二届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农村文化礼堂“村BA”篮球联赛顺利举办,以全县各地村社为单位组队参赛,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有机融合,全面展示农村精神富有与物质富裕协同发展的新面貌,比赛吸引了近120支参赛队,覆盖了嘉善全县各镇(街道)各村(社区),球员超过1300名,比赛场次超过300场,线上线下共计约50万人次观赛。
当村民们在各自的生活场景中安享幸福生活时,有一张无形的数据之网同步在滚动运作。今年,嘉善入选省级首批乡村数智生活馆整县制建设名单,入选以来已经布局了10余个点位,西塘镇重点区域率先全覆盖,如今数智生活馆的建设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每个点位日均服务超300人次,吸引20多个加盟服务商,帮助1000多人寻求就业岗位,带活快递物流达30万件次,助推村集体年均增收20余万元。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嘉善推进城乡体制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嘉善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聚焦乡村“一老一小”群体,深化县域教共体、医共体、养联体建设,全县城镇化率达到75.2%。
如今,在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嘉善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通过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努力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力打造国家级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