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端午节假期的首日,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他们不仅品尝了地道的农家饭,还亲身体验了茶田的采摘乐趣。更深入的是,他们还探访了村里的各个角落,考察了“入住九华村,成为新村民”的可能性。该村的党总支书记滕腾热情地带领客人们参观了不同的农房,这种忙碌的身影甚至被调侃为“中介”。
近日,南京公布了首批“莱斯乡村共享小院+”特色村的试点名单,全市涉农区的6个村庄共88栋乡村小院脱颖而出。同时,南京还发起了“新村民种子计划”,旨在邀请市民前往乡村,开垦一片属于自己的小院,从而成为新村民。那么,这些试点村是如何吸引并留住新村民的呢?它们又是如何借助新村民的力量来推动“空心村”的振兴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江宁区汤山街道龙尚村等试点村,一探究竟。
在九华村,我们了解到了一种创新的模式:通过盘活闲置的农房,打造“共享小院”,从而吸引新村民。6月上旬,滕腾一直在与看房的客人进行沟通。其中,北京南派武术院的负责人孙高平一行三人对一套二层小院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计划将其改造成一个集住宿、餐饮、文化、休闲和康养于一体的场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流失和土地浪费的问题日益凸显,“空心村”的难题亟待解决。九华村便是其中之一。该村户籍人口约为2700人,但常住人口却只有约1100人。看着空置的村舍,滕腾深感痛心。“我们不妨尝试着盘活这些资源,通过引入新村民来推动乡村的发展。”他的这一想法在九华村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在首批6家试点村中,九华村以其独特的茶园资源带动了乡村文旅的振兴;龙尚村则以其“民宿村”“康养村”等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而秋湖村则因其周边的丰富旅游资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归园田居”。这些试点村都为新村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体验机会。
“共享小院”的理念在九华村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这一模式不仅符合众多村庄的发展需求,更推动了乡村经济的振兴。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方式和市场推广,许多村子的闲置房屋只能静静地等待租客,收益甚微。然而,通过引入“共享小院”的概念,这些村子不仅成功地吸引了新村民,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九华村,首期就有37户村民申请加入共享小院计划,经过考察和筛选后,最终17个院子成功对外出租。村集体在租金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了村民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据了解,南京首批88个共享小院的年租金范围从2500元到11万元不等,这样的价格设置既吸引了租客,又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此外,南京还探索出了灵活多样的租赁模式,包括“C2C”和“B2C”等模式,为新村民和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南京大学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的庄桐研究员指出,要想将“共享小院”打造成为合理、合规的优质平台,必须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确保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除了江苏,“共享小院”模式还在其他省份得到推广。例如,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孝心村的“共享小院”项目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然而,南京模式与之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吸引那些热爱乡村、希望长期驻扎的新村民,并通过合理的租金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共享小院”模式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盘活闲置房屋、吸引新村民、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试点村成功地挖掘了乡村的“致富密码”,让“沉睡”的农家院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探索乡村经济振兴的道路上,“共享小院”模式不仅为闲置房屋找到了出路,更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然而,如何让这一模式持续发展,让新村民能够在乡村安心扎根,却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郭双庆在长期实践中深感,打造美丽乡村并非易事,赋予其深厚内涵更是挑战重重。他提出,聚集热爱乡村且具备高素质的新村民,是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的关键。这些新村民将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特长带入乡村,从而显著提升乡村文化的内涵和品牌价值。
以龙尚村为例,如今每天都有众多人士前来探访,他们中既有想开设工作室的,也有希望租个院子自住的。这些新村民包括知名设计师、高校教授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等,他们的到来无疑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
与以往零散的、缺乏保障的私下交易不同,南京政府对“共享小院”进行了系统规划和筛选。他们发布了“新村民种子计划”,广泛招募热爱乡村的有识之士,并已成功招募到120多名“莱斯乡村新村民”。这些新村民背景各异,包括书法家、摄影师、设计师等,他们将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南京还成立了专家志愿者团队,从不同角度为村集体提供指导,营造更好的乡村生态。同时,“共享小院”的空置期也可进行二次共享,由“新村民”提供运营方案或部分房屋空间的空置期,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然而,如何让新村民在乡村长久留下来,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过去,一些村落在新村民引进过程中遇到了诸如生活习惯差异、生活需求难以保障等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确保新村民能够在乡村安心扎根,共同推动乡村的持续发展。
滕腾指出,为了帮助新村民更好地融入村庄,村集体在他们入住后会颁发新村民证书,视同为真正的村民提供服务。村里鼓励新村民参与物业管理等事务,并要求他们遵守村规民约。
滕腾进一步提到,对于那些来乡村养老的新村民,医疗条件成为了他们关注的重点。因此,九华村正在转变其发展方向,将康养和医疗作为其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已有医疗企业计划在村里设立一个乡村医疗培训点,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从而弥补乡村医疗资源的不足。
随着多元业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就业,这进一步推动了村庄资产的增值。龙尚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2019年开始打造以民宿为主的特色文旅村以来,餐饮、康养、体育等业态也相继入驻,目前已有近800人在村内就业创业。村民的房屋因此成为了盘活乡村资源的关键资产,随着多种产业的进驻,房屋租金也实现了显著增值。
在“共享小院”项目之前,龙尚村就已经拥有民宿村、康养村、运动村、甜柿村等特色产业标签。“共享小院”的创建进一步推动了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吴知梅介绍,在招募新村民时,会特意与村里的现有特色产业进行匹配。例如,通过网红的骑行线路吸引骑行爱好者,并计划进一步发展运动健康产业。
为了进一步做强村集体经济,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双向流动并完善二次分配制度,庄桐建议政府应搭建基础平台,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从而综合性地开发乡村旅游产业和综合资源。这样,当更多新村民来到村庄时,能够更好地将他们转化为乡村的有效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