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历史上称“徽州”)是徽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源远流长,素有“东南邹鲁”、“文物之海”之称,民间收藏了大量的徽州文书。作为记载徽州文化的徽州历史档案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宗族的重要史料,具有不可多得的史学价值。同时境内有弛名中外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 “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的发展战略,每年举办黄山国际旅游节和一些国际大赛,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在黄山公务活动中留下的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
黄山市档案局馆抢救和保护的国家重点档案主要有徽州历史档案、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视察黄山的公务活动影像、题词档案。其中“十一五”期间征集徽州历史档案达12821件(册),整理、缩微、简单修复和著录清代档案9200余件,整理族谱档案60套698册。现馆藏国家历史档案数量已达到了31514件(册)。抢救和保护的历史档案的主要载体为纸质载体,个别为木质和石质,基本有九大类别。如:政务类的户部执照、监照、省发执照;宗族类的谱牒、族产管理帐册、阄书、会书;司法类的诉状、讼词,判决书等;房屋、契约类的山田土地、买卖、典当契约、土地房产所有证等;赋税类的税册、吊税票、收据、上下忙执照、推单等;人口类的归户清册、鱼鳞清册、贺帖等;工商类的商业账簿、票据、行商执照等;文教类的医书、印谱、药书、课草,杂抄、贡卷等;邮政类的商业信函、家书等。
“十二五”期间,我市局馆继续把国家重点档案的征集、抢救和保护工作仍然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其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大征集力度。“十二五”期间,我局要在新馆建成前二年集中人力和财力,重点做好历史档案的征集工作,力争数量与质量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征集徽州历史档案10000件(册)以上。继续加强征集、接收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国宾来黄山市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字、声像档案。
2、对征集进馆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今明两年完成所有族谱档案和字画档案的整理装盒。适时对征集来的10000余件清代档案和民国档案进行分类整理装袋,搬迁新馆后再进行档案的修复和缩微。对特别珍贵的档案,如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和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手迹到国家一史馆进行仿真件制作等。
3、改善库房保管条件,增加必要的设施、设备。在“十二五”期间新馆建成后拟购置温、湿度控制、杀虫、去尘和安全监控设施,并更换橱柜和卷盒等装具,从根本上解决保管条件问题。确保历史档案得到安全妥善的保管。
4、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具有抢救和保护知识的专业人才,是做好档案抢救和保护的重要因素。在“十二五”期间,我局要制定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二至三名能进行修裱,加固、字迹恢复的专门人才,使他们既有档案保护知识,又能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