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杨浦区“江浦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揭牌仪式暨中国科协“3+1”项目推进会在杨浦区江浦路街道五环睦邻中心顺利举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虹鸣,区委副书记邓小冬,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科协常务副主席吴晓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刘雅娟,杨浦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周志明,江浦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史文卿出席会议;区卫健委、区科协和街道分管领导、江浦街道下属25个居委会书记、主任和卫健委下属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江浦社区科普协会理事会成员、区医学会代表等共计80余人参加会议。
江浦路街道人口密集 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
居民对健康科普的需求日益强烈
江浦路街道卫生服务资源丰富,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唯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全科医学社区临床教学与培训基地”。近2年以来,江浦街道集聚资源支持江浦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杨浦最大的五环家庭医生工作站,以及毗邻新华医院的双辽路服务站,把健康科普与分级诊疗相融合。
为了进一步聚焦“科普工作进社区服务百姓”,在市、区两级科协的全程指导下,以“党建引领、科技特色、资源融合、群众喜爱”为目标,江浦路街道主动对接新华医院、区卫健委和卫生服务中心,集聚各方资源成立“江浦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意在发挥医院院长、学校校长、科研院所所长等“三长”关键人物作用,积极发挥卫生、教育系统以及街道科技工作者的协同作用,打破传统科普局限、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强化科普服务的实效性,开创杨浦区科普教育工作新局面。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虹鸣、杨浦区委副书记邓小冬对“江浦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在讲话中对科普协会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李虹鸣副主席强调,“江浦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的成立是杨浦区科协对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具有上海特色的基层科协组织模式的又一有效探索。希望“社区科普协会”这种科协基层组织模式能够在杨浦区全面推广。“3+1”试点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杨浦科协积极发挥“1”的创新带动作用,为“3+1”试点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市科协将进一步加强指导,增强市区联动和资源整合,全力支持杨浦科协将基层科协组织“3+1”工作推向深入,形成与新时代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协工作新格局。
邓小冬副书记表示,“江浦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是区科协深化群团改革,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科协工作体系建设的探索性举措。当前,杨浦正处在加快建设“三区一基地”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的重要作用,必须凝聚党群合力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希望区科协以党建为抓手,夯实基层科协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建好做实“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这个基层科普服务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虹鸣、杨浦区委副书记邓小冬为杨浦区“江浦社区科普协会” 揭牌。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科协常务副主席吴晓童宣读“江浦社区科普协会”、“新华-江浦百姓健康科普基地”成立批复。
新华医院副院长刘雅娟、江浦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史文卿为“新华—江浦社区百姓健康科普基地 ”揭牌。
杨浦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周志明主持会议。
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烨就江浦社区科普协会和健康科普基地筹办情况进行汇报。
与会领导参观五环家庭医生工作站,详细了解工作站的运作模式和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