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上海临港国际艺术园十分热闹。先是在8月8日,“积聚与生成——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在位于园内的临港当代美术馆开幕。接着,颇具特色的铃铛文化收藏展又在国际艺术园一楼的ARTLINGANG艺术体验中心开幕。楼上楼下两场展览,引来了很多参观者。
与“积聚与生成——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同一天拉开大幕的,还有在临港举行的《中国好声音》2020全国海选华东总决赛,尤其是8月9日晚的巅峰之夜,点燃了临港的热情和活力。从人气寥寥,到如今展览、活动接连不断,临港的文化味儿正越来越浓。
两场展览送上文化“大餐”
位于临港国际艺术园的临港当代美术馆运营已经有4年多了。从2016年5月开馆至今,已举办了大小展览40余场,同时开展了百余场公众教育活动。
此次开幕的“积聚与生成——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遴选了30位当代艺术家,包括一组特别项目,共计68件(组)作品参展,旨在与观众一同探究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积聚”并“生成”出自身的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策展人傅军说,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年龄跨度大、涉及的作品媒介种类多,因而拥有各不相同的从艺经历、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他们为观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反映出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多义性与可能性。同时她感叹临港新片区在过去几年中变化巨大,“飞速进步的背后是很多人默默付出的努力,临港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在参展艺术家代表周长江看来,这是自疫情暴发以来他在上海看到的最好的一个展览,因为他认为,这次展览体现了上海的现代文化,也体现了临港文化发展方向的前沿性。
“积聚与生成——2020上海当代艺术展”刚开幕,楼下另一场十分有特色的文化展览也开幕了。这场展览以铃铛为主角,展出了叶坚华收藏的1200余件铃铛藏品。这些铃铛来自不同国家,时间跨度4000年,观者可免费入场参观,深入了解铃铛文化,探索其中蕴藏的历史之韵和文化之美。
叶坚华说:“铃铛文化收藏展览在临港这个大平台上举办,是希望将来文化传承发展有更大的舞台。临港不仅需要高新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也更需要多元的文化融合。”
让世界听到临港的声音
有安静的展览,也有躁动的活动。8月8-9日,“让世界听见临港的声音”——《中国好声音》2020全国海选华东总决赛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经过层层角逐,有8名参赛学员获取了全国总决赛的通行证。
《中国好声音》自浙江卫视开播以来,便一直有着很高人气。今夏,正值临港新片区揭牌一周年之际,《中国好声音》全国海选华东总决赛选择了在这里举行,也是希望通过学员登上新片区的荣耀舞台,为梦想而战,让全世界听见临港的声音,为临港树立文化赛事领域的标杆。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有关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举办决赛,将“中国好声音”品牌IP影响力与新片区文化发展的创新力赋能叠加,塑造独树一帜的艺术文化名片,提升新片区品牌影响力,扩大社会效应。
临港文化产业要走得更快
在8月9日《中国好声音》决赛现场感受巅峰之夜的倪佳琦很兴奋,她是上海建桥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她说,新片区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她这个正在制作毕业设计作品的学生帮助良多,滴水湖畔的临港当代美术馆更是她常去的文化场所。
家住临港的居民姚女士也表示,随着临港近几年的文化场所、文化活动增多,闲暇之余也有了更多可去的地方,去大隐书局看看书,或是去当代美术馆逛逛,海边的日子更加惬意。
如今,临港当代美术馆的参观者一年比一年多,这让执行馆长王馨宁很高兴。她介绍,2017年美术馆一年的观众有2万多人次,2018年就增加到近4万人次,去年进一步增加到了4万多人次。“这两年增加得特别明显。”王馨宁说。
因此,临港当代美术馆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获得“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称号,成为上海美术馆联盟成员,收入浦东新区文广局美术馆名录,进入“1+16”上海市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等。2019年,临港当代美术馆被正式列入《2019年度上海市美术馆名录》,进一步增加了影响力。
临港当代美术馆的运营方、上海宸资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颖说,临港是世界的临港,又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推动,因此文化产业也要走得更快,更前卫,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
目前,正在展出的两个展览都将持续到10月份,给临港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欣赏时间。《中国好声音》在临港举办后,活动方则制定了在临港新片区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后续还将开展红人计划创新业务板块,壮大临港新片区的直播电商市场主体,带动临港新片区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