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浦东的两个微信公众号很火,一个是“宝宝念诗”,一个是“锦绣路上工作室”。“宝宝念诗”以“诗”为载体,应时应景而发,深受爱诗者喜欢,尤其是受到那些希望自己孩子能背诗、能记住诗的年轻父母们的喜爱,当然,“宝宝念诗”的火,更因为它那篇“向习大大学古诗词”的文章,人民网等各大网络媒体置首推介,不能说是“家喻户晓”,但至少是“网民皆知”。“锦绣路上工作室”则是后起之秀,创办才四个多月,以搜集整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其特色,靠口口相传赢得口碑,然后引起媒体关注,进而引起时评专家点赞,杨培源先生在东方时评中称“我们应该像锦绣路上工作室的朋友们那样,坚持公益,坚持正能量的宣传”,这句评价非常高,令浦东人骄傲和自豪。
除了以上两个公众号,浦东人在微信群里还活跃着一批“高手”,这其中就包括“我的眼睛一睁开”、“飘影”、“Mao”等三个个人微信号。“我的眼睛一睁开”所发布的“给自己一个在这里的理由”系列,“飘影”每天推送的“如影随行早安贴”系列,“Mao”不定期推出的配照哲诗系列,都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用一个词来点评以上两个公众微信号和三个个人微信号,“时尚”非“宝宝念诗”莫属,因为诗歌自古就代表着国人才情风雅,况且“宝宝念诗”还常常应时应景而发,紧贴时尚是它的特色。“古朴”则是“锦绣路上工作室”给人的第一印象,没有一丝投机取巧,毫不虚夸,韧性十足,能受到各界点赞,实属不易。“执着”算是“我的眼睛一睁开”的最大特点了,“给自己一个在这里的理由”,这话里不就是一种执着吗?而“淡定”这个词送给“飘影”是最适合不过了,“如影随行早安贴”,给人的就是一种晨安似的淡香、一种闹钟般的提醒。“睿智”一词用在“Mao”身上并不为过,看似简单的一事一物,却在哲理中阐发,其智不一般。
网络向来牛人很多、才子遍地,但大多是转发关于为人处世类哲学、针贬时弊类愤青、健康养生类秘方、宠物花草类启示、旅游休闲类小青新、育儿养女类日记本……看的多了,眼花缭乱,审美疲劳,有的不知真假,误导视听,有的故作矫情,怜爱难生,有的纯属隐私,啼笑皆非……而上述所提的五个浦东微信号,最难能过贵的,就是通过原创方式,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他们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情怀,一种社会责任,一如浦东,引领的责任和使命。
一是浓浓的传统文化味。“宝宝念诗”不用说,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之一,也是最受人喜爱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而“宝宝念诗”创办人韩可胜特有的媒体管理人的角色和博览诗书的才华,让版权归属那些诗人的诗,都成为他即景抒怀的内容,古诗有了新的解读,古诗有了新的内涵,既传承了古诗文化,又发展了诗类散文。而“锦绣路上工作室”以娓娓道来的形式为我们介绍那些精彩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让人们在长知识的同时浸润文化的色彩,其主题“我们这所以是我们”更赋予“锦绣路上工作室”一种“布道者”责任,其主创人蒋海认为,就目前来看只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人文精神,是当前全社会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可以形成共识共通共鸣的思想基点,也是可以真正发挥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人文思想源泉。其志可嘉,其为当赞!
二是足足的人生正能量。“我的眼睛一睁开”张斌能说会写善思,他“给自己一个在这里的理由”系列充满了对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热土和耕耘研究领域的深爱,他说“在这里,常有图藉纵横忽有得、神思起伏渺无端之感”;他的很多话语如长者般给人启发,其实他只是一位年轻的老干部!比如针对大学毕业季他说了这么一段话:毕业了,只是换了一个校园,学业结束了,但学习并末终结,而只是新的开始,职业的饭碗能否端起来,事业上能否赢得一席之地,仍然有赖于学习,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在职场这个竞技场上,学习仍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地基有多深,屋墙才能筑多高。来自党校的毛力熊“Mao”的配照诗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在微信群里可算是独具一格,比如公园照他配文“低头看路曲径幽远,抬头望天气象万千。”远景照他配诗“心平何劳持戒,行直怎用修禅,迷人向外求玄,悟者自净其心。”屋檐漏天照他感叹“天落井里井即天,门缝看人人看扁,攀缘心生无明念,平等镜前智慧见。”而“飘影”一看就是美女的身影,确实,聂影的美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她的“如影随行早安贴”却给人一种生活的美、人性的善,她在贴中说“能对朋友好是你的能力,所以千万另吝啬你的能力去帮助好朋友。”“如果你想做毛竹,就要拥有毛竹的气度,这气度就是:沉得住底气,耐得住寂寞,俯下身子,站稳马步,扩大根系,积攒能量,按兵不动,蓄势待发,一旦时机成熟,定会拔地冲天。”励志之文如影随行,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