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创评工作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创建文明城区焕发浦东新貌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5

“敢追梦的人呀有灿烂的舞台,笑容变作天边最美的云彩……”在日前举行的新区广场舞大赛上,伴随着这首从《最炫民族风》改编而来的《醉美浦东风》,300多名阿姨爷叔舞出了广场舞的文明新貌。伴随着文明城区创评工作的最后冲刺,老百姓们不仅从中切实受益,也在为这冲刺助力。

创评工作让百姓得实惠

文明城区的创评给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以往,在花木社区的龙阳路地铁磁浮广场以及联洋国际社区周边,一直有不少非法运营的“黑车”、“摩的”盘踞,而如今,这些堵占道路、妨碍秩序的非法运营车辆已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从绿色通道直达的正规出租车服务。

新区创评文明城区工作开展以来,许多社区居民都向花木街道反映了辖区内的非法营运的现象。这些“黑车”司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漠视交通法规,在道路上随意穿行,给其他车辆与行人带来许多隐患。了解到这份民意后,花木街道当即将整治非法营运作为即知即改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重要工作内容。

有了明确的目标,一系列的整治工作依次快速的开展了起来。花木街道将辖区内“市级非法营运零容忍区域”的龙阳路地铁磁浮广场,以及“市级重点区域”的联洋国际社区周边作为整治的重点,开始了常态化的整治工作。通过人防与技防的结合,做到了区域内全方位、全时段覆盖,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活动进行及时发现、实时跟踪以及有效控制。

如今,依托已成花木社区一道风景的“公益广告展示长墙”的宣传,居民自身培养起了拒绝黑车的意识。而在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的同时,花木街道也设法满足居民安全、便捷的出行要求,在龙阳路地铁站各个出口设置了十多块指示牌,指引乘客前往出租车扬招点;在轨交出口与扬招点之间开辟了绿色通道,让乘客可以在刷卡出站后,以最方便的途径直达扬招点。

同样在周家渡社区,如今安静有序的蔓趣公园,成为居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的好去处。而在几个月前,因为公园中舞池噪音扰民,曾让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文明城区创评工作开展以来,街道根据众多民意,对舞池进行了改造。这项改造同时兼顾了周边居民和跳舞者的需求,即在舞池外围搭建围墙,装设隔音板,隔断噪音外扬,又为舞池配备了专业的音响、投影设备,改善了活动环境。同时,街道文明办专门成立了“蔓趣工作室”,以公益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展演擂台等形式,在蔓趣公园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出了一块群众喜爱的特色品牌。

创评工作催生管理机制

陆家嘴中心区涵盖了东方明珠、上海海洋水族馆、正大广场、国金中心等建筑,是集旅游、观光、购物、金融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性区域。曾经这里存在着严重的“四黑三乱”现象,但是文明城区创评工作中催生出的一整套管理机制,不但击退了“四黑三乱”,也成为其他类似区域可借鉴的样本。

所谓“四黑三乱”,指的是黑导游、黑广告、黑摄影、黑车,以及乱设摊、乱兜售与乱停车。相关部门对这些乱象进行了长期的整治,但是因为缺乏联动,导致执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新区政府的推动下,区公安、城管、文化稽查、交通运政、特保等力量抽调精英人手,成立了陆家嘴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其中,公安、城管分别集治安警与交警、城市管理与交通运政职能于一身,曾经各自为政的五根“手指”握成一只“铁拳”,着力打击“四黑三乱”。

执法大队229名队员根据“统一派勤、联勤联动、前台共处、后台分流”的原则,通过定点固守岗位与综合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实现无缝衔接,在中心区织成一张全天候、全覆盖的管控网。在这张大网的笼罩下,地铁站“粘人”的“黑导游”不见了,天桥上也再见不到拉人拍照、派发小广告人员的身影,市民、游客在享受专业正规服务的同时,可以静心欣赏陆家嘴的现代都市风景。

这份整洁、有序,也依靠着区创评办实地检查组“每天巡访、每天反馈”的督查整改机制,在整个浦东扩散开来。自9月2日此项机制开始到10月底的2个月时间里,实地检查组24名工作人员共检查点位12224个,发现问题点位1006个,其中851个已经得到了落实整改,整改率达到84.6%。

推动诚信体制建设

在区商务委的支持、努力下,这几个月来,“康品汇”、“上蔬永辉”、“食行生鲜”,这些新型生鲜蔬菜供应平台接连入驻浦东。在文明城区创评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