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鸭”旁周周演“文艺巴士”百村行 2014浦东文化艺术节在公共文化配送上亮点频现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1

今年是浦东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开局之年,2014浦东文化艺术节以国际化、多元化视角,着重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探索新机制、新做法,有效地释放浦东的文化活力。

“浦东不仅有‘高大上’的国际化活动,同时也有着深入基层的‘文化惠民’。”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王玺昌介绍,从4月24日启动的本年度“百场文艺巡演”在2014浦东文化艺术节期间再次升级,并呈现出两大新亮点:浦东群文演出登上世纪公园大舞台,与“大黄鸭”同场争艳;“浦东文化巴士”进行“沿江沿海百村行”,则将文化大餐送到郊区田间村口。

“大黄鸭”快听——浦东“周周演”的歌声

10月23日,18米高的正版“大黄鸭”游入世纪公园镜天湖,正式拉开“世纪文化创意汇”的序幕。这场将持续1个月、每天都能吸引数万客流的大型文化活动,并不仅仅只有“大黄鸭”这么简单。浦东群文“周周演”活动作为创意汇的重要项目之一,登上了世纪公园的室外大舞台,并将在“大黄鸭”展期内的每个周末“约会市民”。

“从2004年推出至今,浦东‘百场文艺巡演’早已打响了品牌,今年预计将带来500场演出,并撬动更多社会力量。指导中心不仅力争将演出覆盖整个浦东,众多社会机构也都主动与指导中心接洽。”据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魏亚争透露,几个月前,世纪公园方为了给“大黄鸭”积累更多人气,就发出巡演的邀请。于是,世纪公园室外大舞台一跃变身成为浦东群文舞台。

在日前举行的张江镇演出专场上,100多名社区文艺爱好者,带来了原生态的浦东山歌、舞蹈、男女声独唱、相声等10个节目。伴随《祝福祖国》的音乐,率先登场的张江镇欣悦舞蹈队凭借精彩的舞美,博得台下数百名观众的阵阵掌声。建平世纪中学音乐老师史炯华演唱了他的原创歌曲《分手》,扎实的台风、深情的演绎,尽显首届“张江好声音”十佳歌手的实力。高龙海、李忠学两位相声名家,以对口相声《学说上海话》逗乐了大家。

“五月棉花像火烧,棉花头浪像乌焦。六月棉花像绣球,陈年宿债还干净。七月棉花发嫩头,大阿姐打扮摘花头……”“虽然听不懂本地闲话在唱什么,但是真好听!”台下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听得入神。没有音乐伴奏,全凭张口清唱,唱的还是不那么容易理解的浦东方言,然而曲调中蕴含着清新的乡土气息,却把现场所有观众给吸引住了。张江环东中心山歌队的16位农民歌手,将浦东旧时田间劳动的场景,用“非遗”项目浦东山歌给复原出来。歌手之一、66岁的张坤英兴奋地说:“以前一直在镇里表演,这次来世纪公园,怎么能不把自己的家乡唱好!”

“既能看到萌萌的‘大黄鸭’,又能欣赏到精彩的演出,10元票价值了!”游览“世纪文化创意汇”的游客一举两得,而作为新区群文配送品牌的“百场文艺巡演”,也因为大黄鸭的到来,增添了人气。

郊区村民快看——卡车变身“变形金刚”

“沿江沿海百村行”作为本年度“百场文艺巡演”的新版块,已于9月启动。迄今为止,活动已将演出带入六团、泥城、航头等地的10余个偏远村居。10月27日下午,浦东东北部的合庆镇东风村内戏声朗朗。在村里一片不大的广场上,一辆拖着集装箱、外表普通的东风卡车,如“变形金刚”般的一连串“动作”让村民们感到无比惊奇:经过一阵“吱吱嘎嘎”的液压传动,车后的集装箱自动打开,撑起顶棚,底座也伸展向外,在10分钟之内,就变成了一个面积近100平方米的大舞台。

这台会变身的多功能舞台车,是浦东专门为了解决郊区文化展演场地灯光不够的问题,花费数百万元采购来的“浦东文化巴士”。工作人员在舞台车上置好布景、插上音响,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不一会儿,小小的广场就聚集了200多名村民观众。

“《大雷雨》、《借黄糠》、《龙凤花烛》、《陆雅臣》、《黄慧如与陆根荣》,这些都是经典沪剧。一次看够,过瘾!很高兴浦东把戏送到村里面!”60岁的东风村村民龚林根兴奋地说。“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来到合庆镇演出,完全得益于浦东开展了‘沿江沿海百村行’项目。”负责演出的浦东新区戏曲爱好者协会会长鲍丽娟表示。这支在2002年成立于周浦镇的团队,2012年首次参加“百场文艺巡演”。2年来,这支团队已把戏唱出周浦,唱进了康桥、泥城、老港、芦潮港、书院、祝桥等地。20余位新老演员凭借扎实的台风与唱腔,博得浦东农村居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