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长三角“民星”聚浦东 2014浦东文化艺术节荟萃七项群文邀请赛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9

2014浦东文化艺术节渐入佳境,而金秋的浦东,已成了长三角地区群文工作者和爱好者瞩目的“福地”:“浦东康桥杯”少儿琵琶邀请赛、“浦东川沙杯”业余戏曲邀请赛、“浦东大团杯”桃乡之韵声乐邀请赛、“浦东东明杯”青少年创意彩绘文化衫邀请和“浦东泥城杯”乡韵舞蹈邀请赛在一个半月时间里相继成功举办。而在未来两周里,“浦东惠南杯”莲湘邀请赛和“浦东祝桥杯”曲艺邀请赛也将陆续举行。

作为被列入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浦东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活动,“缤纷长三角”群文邀请赛如今已在浦东走过九个年头,明年即将迎来“十岁生日”。一项由区县举办的跨地区群文活动,缘何能够坚持9年,且越办越好?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顾永刚认为:“只有当一地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将文化的大戏年年唱响。”

“艺术派对”近悦远来

浦东缤纷长三角系列活动邀请赛最初创办于2006年,之后每年举办一次。“褪去草创期的青涩,这一文化品牌已逐步做大、做实、做强,即将步入成熟期。”顾永刚介绍,长三角系列赛事的数量逐年递增,2009年4项、2010年5项、2011年6项,2012年之后的两年,每年比赛都不少于7项。江浙沪三地一衣带水,文化紧密相连,在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旗下,浦东群文搭建了种类丰富的比赛平台,因此,近年来的每个金秋时节,都有数万名江浙沪群文明星齐聚浦东,吹拉弹唱、开起“艺术派对”。

通过以下一组数据,这一赛事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9月20、21日,少儿琵琶邀请赛在浦东派琵琶的发祥地康桥举行,164名小选手在江、浙、沪三地经预赛,45名幸运者脱颖而出,在康桥角逐冠军。10月19日,“沪剧之乡”川沙戏声朗朗,江、浙、沪三地的21支团队参加了比赛。10月23、24日,来自江苏张家港、盐城、高邮,浙江嘉兴、富阳、宁波和上海奉贤等10个地区的声乐团队云集浦东大团,演唱各地“桃花曲”。11月1日,东明社区再现三地青年、少儿齐绘文化衫的壮观场景,350多人的参与人数达到历年最高。11月2、3日,12支三地舞蹈队来到泥城镇,切磋乡韵舞蹈。

特色文化扎根街镇

每一年,在长三角的舞台上,江浙沪的选手们比拼艺术特色;而对于承办赛事的浦东街镇而言,这种“请进来”的方式,对于当地的文化发展也颇有裨益。“依托‘缤纷长三角’品牌,浦东已逐渐形成‘一街一特,一镇一品’的群文特色。”顾永刚告诉记者,随着“缤纷长三角”系列赛事的多年积累,这一文化品牌已为浦东街镇群众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今年的7项赛事里,有5项都是先前曾经亮相的“老面孔”。“其中,川沙、泥城、惠南分别是第2次举办业余戏曲、乡韵舞蹈、莲湘比赛,康桥镇是三度举办少儿琵琶比赛,而东明路街道举办青少年创意彩绘文化衫邀请赛则已经走到第10个年头了。”

一个街道把一个群文活动连续办上10年,到底有何魅力?据东明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历年活动均获得江、浙、沪各文化馆、群艺馆和学校的积极支持,青年组邀请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美院等高校学生,少儿组则邀请6至14周岁的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少年儿童参与。“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展现专业水平,少年儿童则尽显童趣及想象力。比赛受到各界认可,街道则将活动确立为固定品牌、给予支持。”该负责人说,如今青少年创意彩绘文化衫已成为东明社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除了“老面孔”,更让人惊喜的是,每年都有一批新面孔成为“缤纷长三角”系列赛事的承办方。比如今年,大团、祝桥都是第一次加入这个赛事的大家庭。顾永刚表示,“长三角”系列对于承办街镇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并非是“有钱就能办”,最后“中标”的街镇,都拥有广泛的文化资源、悠久的历史。祝桥镇曾以一镇之力、三夺中国群文最高奖“群星奖”的曲艺类金奖,而大团镇则以“桃文化”为引领,凭借原创声乐作品《桃花女》,同样在“群星奖”中夺魁。

“通过‘长三角’赛事,浦东街镇以文化为媒,可以在长三角地区加强自己的影响力,开展旅游合作、招商引资等工作。”顾永刚说,把一年一度的长三角群文赛事办得更精彩,让它的影响力惠及更多浦东人。这,就是浦东打造长三角文化品牌的初衷和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