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在合庆镇星升路凌杨路区域的C4C5地块,一幢二层的钢结构厂房、一幢彩钢大棚、一幢砖混结构的二层“别墅”被拆除。这些历时2年多时间搭建起来的违法建筑,总建筑面积达2225.84平方米。据悉,这是合庆镇2014年第一起依法强拆案件,也拉开了浦东新区全年拆违攻坚战的序幕。
就在今年浦东“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探索构建符合特大型城区特点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其中就涉及“加强违法用地、违章搭建、违规种养等‘三违’整治”。
现场违建当事人放置汽油阻挠
当天上午7时,记者赶到现场时,只见“别墅”前冒出滚滚白烟。浦东城管合庆中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违法建筑当事人李某在现场放置了20公升汽油,并分装在小瓶中。同时,他还用卡车载来十余名社会人员,企图阻挠拆违执法。为此,公安部门在现场立即拉起警戒线,将社会人员全部劝离现场,并派出搜爆犬进入现场排查。
经排查,白烟的来源是此前有人偷偷点燃枯木焚烧,消防队员及时扑灭了火源。执法人员还从别墅里搬出了6个液化气钢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对物资进行清点登记造册、切断水电并仔细确认违法建筑内无人后,拆违指挥人员发令启动大型机械,最终将违法建筑夷为平地。
据浦东城管合庆中队负责人介绍,当事人李某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于2011年12月至2013年初,相继在C4C5地块大肆搭建违法建筑。中队于去年5月对该处违法建筑依法立案,认定了违法事实;去年8月发出限期拆除决定书。但李某并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自拆义务,又未在法定期限内依法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对此,新区拆违办于去年12月依法向其发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催告书,并张贴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公告。经催告后,李某仍未在法定期限内自拆,新区拆违办随后又张贴****违法建筑通告,并向李某送达****违法建筑决定书。
最终,区、镇、村通力合作,对李某的违法建筑按照行政强拆程序进行了依法拆除,拆除建筑面积2225.84平方米,腾出土地1.5亩。
背景违法建筑带来一系列问题
合庆镇党委副书记孙华明告诉记者,该违建所处地块位于合庆集镇规划区,为集体农用地,面积94.26亩,分别于1999年和2008年由该镇蔡路村、春雷村以农业用地的价格出租给自然人曹某及其名下企业,租赁合同均在2012年12月31日到期。同时在双方的协议中明确约定在租赁期内“不得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不得建造违法建筑”、“不得擅自转包”。
然而,承租人曹某自2005年起,擅自毁木作价赔偿,同时将土地以高价转包于他人,从中获利。而转租承租人李某则在转租的农用地上建造了大量违法建筑,从事废品收购、汽车修理、塑料加工等各类无证生产经营活动或再次转租获利。合庆城管中队和相关村发现情况后,多次阻止并限期整改,但收效甚微。
该地块违建的普遍存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据调查,该地块共有各类无证经营户50余家,仅废品收购及废塑加工就达17家,共搭建违法建筑约3万5千平方米,外来人员超过230人。地块内,违法建筑无消防设施设备,私接乱拉电线等现象严重,成为了合庆区域内土地转包的泛滥区、违法建筑的密集区、环境卫生的重灾区、消防安全的高危区、违法经营的集中区。
探索“1+X”自治模式见成效
针对这一问题,合庆镇正式启动以“检查、拆违、腾地”为内容的综合整治。其中,该镇与各村签订了土地保护责任书,在各村实行了有形农田增减奖惩办法,即对原为农用地、后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年内通过整治复垦,恢复为农用地的村给予奖励;反之,则对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罚,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村综合管理考核。同时,镇党委、政府将“三违”工作纳入村综合管理考核序列,从去年起就对违法用地3亩以上、违法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制,并与村主要干部报酬挂钩,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滋生。
合庆镇在整治过程中还探索了“1+X”村民自治模式,即根据村集体自治章程“1”,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一系列实施细则“X”,形成“乡规民约”,解决了政策法规触及不到农村具体事项的问题。对于违规种植,一方面在“X”中明确规定,土地流转必须使用规范的格式合同,严格依照合同中约定的土地使用年限、流转费用标准、种植种类等;另一方面,一旦出现违规种植现象,即是违背了全体村民意志,村里有权立即撤销合同、收回土地,并按合同约定予以惩罚。
据统计,通过村民自治与行政执法相结合,仅C4C5地块的违建就已完成自拆、助拆共计近1.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该地块已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5005.4平方米,占总违法建筑的43%;腾出土地48.42亩,占总地块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