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人物-每周之星:窦元军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8

人物档案:窦元军,男,上海民宇飞实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通过学习,他从农民工成长为职校专职教师和小有名气的数控技师,实现了人生梦想,并被推荐为“2013年上海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

爆米花小贩8年“学”成工程师

——记上海开放大学浦东新区分校学生窦元军

从走街串巷讨生活的爆米花小贩,到三尺讲台育桃李的人民教师,再到小有名气的数控技师,在窦元军的人生字典里,“坚持”二字总是熠熠生辉。8年来,他以“农民工”的身份从职校培训班“读”到机械制造自动化本科,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

“我想,我这个年纪还有希望呢。”2005年,不甘心一辈子呆在农村的窦元军携妻带子,抛下了河北老家的一切,来到了上海。

初来乍到,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窦元军没有一技之长。一家人要吃饭,怎么办?窦元军花400多元买了一套爆米花的机器,为了躲避城管,他常常天没亮就起床,从租住的小区蹬着三轮车走上十几里远,走街串巷吆喝生意,最困难的时候三餐都不济。就在这时,一张数控机床培训班的招生广告出现在窦元军的眼前。“我不是正好缺技术吗?”窦元军没多想,就马上报名了。正是这个偶然的决定,开启了他走向求学之路的大门。

阔别教室近20年的窦元军很珍惜重新捧起书本的日子。他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到教室温习课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还要缠着老师问问题。而且,这个年过三十的北方大汉成了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学生”,经常向同班十几岁的孩子请教问题。“没啥不好意思的,他们都有基础,懂得比我多。”

渐渐地,在班上任教的数控机床教育专家孟富森教授,开始留意起这个常常六点半就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在他的建议下,窦元军开始了“全脱产”的充电学习,爆米花也不卖了,孟老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一节课的内容反复听上三四遍,学习成绩慢慢追上。

2006年7月,成绩优异的窦元军被破格聘为孟富森的助教,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第一次站上讲台,看到面相憨厚的窦元军,调皮的学生故意提一些刁钻的问题为难他。“坚持”二字又成为了他一贯的应对办法。窦元军每天下班回家就一头扎进书堆里,一看就看到半夜。渐渐地,能难住他的问题少了,学生们对窦老师的敬佩与日俱增。

在讲台上,窦元军不仅讲知识,还教做人。遇到贪玩的学生,他会跟他们讲自己来上海讨生活、求学的故事。他说:“既然决定学了,就一定要学好,要坚持。”这一句带着河北口音的普通话激励了很多人。那一年,窦元军和另一位陶老师共同带的班级成绩及格率从30%一下子上升到60%。学校方面给窦元军发了奖金,还和他签下了长期合同。

一边学习,一边教课,窦元军还拿下了多个市、区技能竞赛的奖项,但他却越来越感到自己在学历上的不足。2009年的春天,他又一次踏上了求学路,白天上班,晚上到上海开放大学攻读行政管理专科,周末还要参加教师资格课程培训,一周无休。第二年,窦元军被培训中心升任教师。

这期间,他还应邀参与编写了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数控机床编程与实训教程》及《CAD/CAM与数控机床加工》等教科用书。面对这个“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任务”,窦元军每天要抽出2到3个小时来看查资料,做实验。时值炎夏,“握鼠标的手抬起来,桌子上就一滩汗水。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

2012年的5月,在孟富森的推荐下,窦元军到上海民宇飞实业有限公司任职,没过多久,他就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此时的窦元军正在上海开放大学攻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本科学业。半年间,他细心钻研,设计出一款专用夹具,成功解决了一款产品的漏油问题,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完成了从一名教师到工程师的转变。

今年1月,窦元军本科毕业。毕业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特等奖学金并被授予优秀学员标兵称号。另一份捷报也在此刻传来,窦元军从十万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了“2013年度上海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