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杨浦、徐浦两桥之间的浦东滨江岸线仍未实现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的贯通。滨江岸线整体作为浦东形象展示和市民尽情亲水的资源价值未能充分体现;三大滨江区域陆家嘴、世博园区、前滩,也犹如散落岸边的“珍珠”没有串成线。
早日贯通“两桥”南北,以滨江岸线为“轴”,实现岸线与腹地间、不同区段岸线间的紧密联动和错位发展,不断推动滨江岸线功能的优化升级,有效聚集高端文化要素,是建设“浦东滨江国际文化集聚带”的关键。
当前,上海自贸区扩区建设和迪士尼开园在即,浦江东岸开发正迎来两大历史机遇。如何提升浦江东岸文化集聚能级,有力承接政策溢出和旅游辐射效应?浦东滨江区域“点、线、面”之间的相互通达有着重要意义。
滨江走不通被喻为“浦东之痛”
当初点对点的开发模式,由于缺乏岸线视角,对滨江岸线的开发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导致每个“点”与腹地、周边岸线之间,容易出现断裂化、碎片化,或是功能的单一化、同质化。
俗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由于对滨江岸线的开发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至今,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以下简称“两桥”)之间浦江东岸滨江的绿色过道仍没有贯通,形成的四大断裂带,被人喻为“浦东之痛”。
这四大断裂带分别是:三林镇华夏西路至外环路一段(楔型绿地);耀华地块的后滩公园南至川杨河一段;浦东世博园区的南码头至小陆家嘴的东昌路一段;小陆家嘴东方路至杨浦大桥一段。
这些尚未贯通的岸线,有的是尚处在基础建设状态,如耀华地块;有的属于与土地使用单位沟通的问题,如南码头至南浦大桥之间的东岸滨江,有上海港码头管理中心、消防中队码头、武警浦东支队某大队三家单位;有的是正在建设配套设施的尚未开放的商业开发项目,如上海地产集团古民居发展有限公司在三林镇楔形绿地滨江建造的徽派古民居酒店。
此外,就是两桥之间的歇浦路渡口、其昌栈渡口、泰同栈渡口等9个轮渡码头,也成为浦东滨江岸线南北贯通上的一个个阻塞两端的小结点,可谓“咫尺之间,不可逾越”。
岸线上,陆家嘴金融贸易城经过几番改造,已经跨入“金融文化城”行列;世博浦东园区也正朝着高端时尚艺术、文化会展地标坚实迈进;已现形象的前滩,“升级版陆家嘴”的目标指日可待……三大滨江开发区域承载着众多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文化品位要素,却像是浦江东岸散落的明珠,没有串成线。
有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浦东对滨江岸线的开发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由于没有把滨江岸线当作一个独立的城市形态、城市区域来统筹考虑,导致每一单元的滨江岸线在与腹地、周边岸线之间,容易出现断裂化、碎片化或是功能的单一化、同质化。
对标纽约、伦敦和巴黎等世界性滨水城市,它们都非常重视滨水岸线的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建设了便捷通达、景观优美、功能复合的滨江道路,将滨水岸线建成城市最为时尚和高端的休闲生活场所,具有文化、旅游、休闲、体育和生态等复合功能。
如何贯通断裂带?记者采访了浦东规划部门以及世博管委会、前滩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他们认为:最容易解决的是已经完成动迁的未开发地块,只要在建设规划上做好滨江公共开放空间预留即可;与公共土地使用单位的沟通也较好解决,南码头至南浦大桥之间三家单位滨江区域都留有足够宽的通过地带;最敏感的还是有关商业开发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涉及相关房屋的拆迁补偿等问题。
2014年8月浦东区属开发主体“东岸公司”成立,整合市级开发主体“申江公司”的优势资源,合并区属原开发主体“滨江公司”而成。这进一步凸显了区属开发主体的地位和能级,对于两桥之间滨江岸线的南北贯通及整体规划、建设都是“利好”消息。
“陆家嘴式的遗憾”关键在“通”字
陆家嘴金融城的经济体量已经比肩纽约、伦敦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文化氛围的营造,也留住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脚步。然而,其在建设核心区域立体式交通支撑网络中至今犹存的“硬伤”,成为“陆家嘴式的遗憾”。
经过25年的苦心经营,陆家嘴金融城的经济体量和活力已比肩纽约、伦敦这样的老牌国际金融中心;在聚人气方面,陆家嘴下力气营造文化氛围,也越来越多地留住了年轻人的脚步。然而,陆家嘴金融城对浦东而言,最大的遗憾,仍是一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