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里的课堂氛围如此开放、活跃。我们此次回访交流,也是来学习的。”这一周,美国加州教育代表团一行回访浦东,一系列的课堂观摩和研讨活动后,美国加州沙漠沙子学区行政总监斯科特·柏利,为浦东教师和浦东课堂由衷点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过去5年,131名浦东教师赴美开展浸润式研修,完成了从学习者、实践者到传播者、引领者的成长,他们以“星星之火”,逐渐在浦东基础教育这片沃土上形成燎原之势。而今年国庆长假期间,“赴美六期”的30名成员又将启程,开启新一轮研修之旅。
订单式培养引发 临港中小幼课堂之“变”
10月6日,芦潮港幼儿园教师严联红,将和临港新片区的其他9名教师同赴美国加州开启研修之旅。这是南汇新城镇连续第二年委托“浦东教师赴美研修项目”对临港教师进行“订单式培养”。而去年赴美研修的10名教师,已成为这座未来之城基础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去年赴美研修的海音幼儿园教师张晓璐对美国课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项目化学习。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完成一个项目获得知识和技能。回国后,张晓璐把项目化学习引入幼儿的主题活动中。一次幼儿园开展消防演习,她发现孩子们普遍对消防车很感兴趣,便策划了“消防车探索之旅”的活动。她设计了亲子任务单,鼓励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收集相关信息;她带领幼儿前往临港消防中队实地参观,了解消防车的功能和消防员的生活;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起了自己设计的灭火游戏,还用画笔进行了主题创作。这样有意思的学习方式不仅吸引了幼儿,也带给家长们惊喜。一位在临港高校工作的家长感言,项目化学习在大学里常见,没想到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也能尝试,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整个探索过程、见证孩子的改变,真是太棒了。
无独有偶,明珠临港小学数学教师陈佳慧,也将项目化学习在自己的课堂内进行了本土化尝试。她带领学生一起做高空抛鸡蛋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和比较哪些材料更适合保护鸡蛋,这些材料又如何被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她把在商场购物参加抽奖的经历作为案例引入课堂,引发学生对中奖“可能性大小”这个知识点的讨论,并通过自制抽奖箱和奖券进行实验,让学生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我发现,当学生一起进行思维碰撞,老师不再是孤独的传授者,而成了他们的伙伴。这样的课堂有趣、有创造性,我相信,在一次次项目化学习后,我的学生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陈佳慧说。
临港一中教师姚煜,不久前刚出版了新书《他山之石》,这是他赴美研修的心得集成。临港实验中学教师陈紫,则把在美国加州观摩的一场课堂辩论“移植”到了初中语文课堂上。“课文《囚绿记》的作者因为喜爱窗外的常春藤,强行将一根支脉拉近自己的窗内。对于作者的这个做法,我发现学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由此,陈紫向学生发出邀请,邀请大家在课堂上参与一场辩论,期间学生可根据观点自由站队,如发现自己被说服可改变观点、换站队。令陈紫欣喜的是,她发现辩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辩证地思考问题,个别平时口齿不清、羞于表达的学生也自信大方地说出了观点。
讲习团成员走出上海 行前培训效益最大化
让研修成果在自家学校“生根发芽”,是前几批浦东赴美研修教师的初心。这些年,随着团队规模的不断扩容以及专业水准的逐年提升,赴美研修教师团队有了新的愿景:将回国后本土实践的成果辐射给更多的教育同仁。
由赴美教师组建的“浦东新区赴美研修教师志愿讲习团”成立至今一年多,讲师已从20人增加到了34人,2.0版的“培训课程清单”也从34门拓展到了45门,课程内容聚焦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包括阅读教学策略、STEM教育、项目化学习等。过去一年多,讲习团的成员通过导师带教、专题讲座、工作坊培训、研训课程、课程指导等多种形式,为浦东的北蔡学区、高东学区、观澜办学联盟以及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中等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培训服务,此外还受邀走进了浦西的中小学、上海的多所高校以及部分外省市学校,先后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团体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500人次。目前,讲习团还与浦东图书馆开展合作,部分老师将在“问道教育”讲座中和更多人聊一聊赴美研修的成果和收获,以及他们对于教育的思考。
为了让“浦东教师赴美研修项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从去年开始,除了赴美教师,项目还邀请其他浦东教师一起参与行前培训。记者了解到,赴美研修项目的选拔面向浦东基础教育学段4万余名教师,可谓是“千里挑一”,入选者行前需接受150个课时的暑期培训,培训除邀请外教、专家就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专题讲座,还会邀请之前的赴美成员分享体验与思考。去年,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中的部分青年教师受邀参与了行前培训;今年,北蔡学区的15名教师以及来自部分“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的教师也一同参与了培训。“这些教师虽无法前往加州研修,同样收获满满。”浦东教师赴美研修项目负责人之一、浦东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倪似玉介绍,未来该项目将继续拓展行前培训对象,从而让更多的浦东教师能享受到该项目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