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个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跃在浦东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3

“健康快乐每一天,生命自己来管理;有氧运动多参加,清晨起来打太极……”快板、相声、舞蹈等节目轮番上场,场下则是欢声笑语一片。这是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日常活动场景。作为居民健康意识培养的最小单元,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在浦东已经有1637个了。在政府部门、第三方社会组织及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健康自管小组筑建起了基层健康的“堡垒”。

8月28日,《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出台。文件提出,以全民健康教育为本,要求在三大健康指标保持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基础上,到2030年,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2岁,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8%以下,参与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人数达120万人。此前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像家一样的自管小组

这是一个最像家的健康自管小组——书院镇东场居委组长蔡兰芹把自己家改造成了活动场所:门口的水泥地平时可以跳跳舞、做做操,客厅则兼具量血压、会议的功能,西边的房间被蔡阿姨改造成了一间讲课室,一到活动时间就坐得满满的。楼梯间里则堆满了小矮凳、遮阳棚等活动用具。

蔡兰芹今年65岁,管理起小组来精神劲儿特别足。别看蔡阿姨现在身体挺好,年轻时候的她却是个“老病号”。“我20岁开始就一直生病,10年前颈椎也开了刀。”蔡兰芹说,也正是那个时候,她接触到了健康自管小组,“我和大家跳了几个月的舞,颈椎竟然不痛了!”

2014年,蔡兰芹把自管小组开到了家里,后来又和睦邻点结合开展活动。东场居委地处偏僻,住的大多是国企退休职工,子女大多不在身边。自管小组不仅仅起到宣传健康知识的作用,更成为了老年人的“避风港”。

戴阿姨曾经脑梗过,一直躺在床上,心情总是很郁闷。为了鼓励戴阿姨早日康复,蔡兰芹把戴阿姨纳入到了自管小组。一次活动正值戴阿姨生日,可戴阿姨迟迟没有出现。“戴阿姨开门啦。”戴阿姨本来心情不佳,打开门发现,蔡兰芹和几位组员正拎着面条、水果打算为她过生日。看到伙伴们这么关心自己,戴阿姨不禁流下热泪:“谢谢你们!这是第一次有人为我过生日。”

蔡阿姨的健康自管小组向社区内的居民时刻伸出援手,还曾经救过两条命。2017年,健康自管小组的组员们正在制作环保服饰,突然,周阿姨开始呕吐起来。“是急性阑尾炎,没事的。”周阿姨不愿麻烦别人。“不行,你必须去医院!”蔡阿姨深知阑尾炎的危害。她拿上2000块钱,和几名组员马上把周阿姨送到了光明中医院。好在及时送到,医生表示再晚一点,周阿姨就要穿孔了。出院后,几名组员也轮番照顾周阿姨直至康复。

一天清晨,小组组员在公园晨练回来路上,发现一位老人满脸是血摔倒在路边。蔡兰芹和组员立马上前查看,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利用自己的急救知识和医院取得有效沟通。由于送医及时,老人性命无碍。

东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崔斌对这个健康自管小组也是赞不绝口:“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几十个老人的健康自我管理,它和政府的其他项目有机结合,更促进了整个社区的良性发展。”

宣讲接地气健康记心里

由由四居委健康自管小组组长徐晓妹退休前曾是医院院长。“组长可不比院长好当。”徐晓妹说,“院长可以通过权威管理人员,而赢得居民的信任靠的是口碑和真心。”

每个月,健康自管小组都要举办一场健康讲座。居民最喜欢的就是徐晓妹主讲的讲座。徐晓妹宣讲有两个特点,一是精简,每场讲座只占半小时,从不“拖堂”。其次就是接地气,每次讲座都有针对性,而且还有生动的案例分享。

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依然有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前段时间,由由四村附近新开了一家保健品店,老年人只要过去就有鸡蛋和大米拿。为了让居民正确了解保健品,徐晓妹办了场“保健品与药品”的讲座,向居民们讲解了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的知识。她还告诉居民,小区曾有个阿姨,听信销售人员的忽悠,买了4万元保健品,之后血压血糖一直升高,最后医生也救不了她。“不要为了一些小利而害了自己的健康啊!”听了徐晓妹的讲座,大家都自觉**“大米诱惑”,不再去保健品店“听课”了。

讲座听完了,健康自管小组的成员还要“做卷子”。让一群老阿姨老爷叔做卷子,他们能接受吗?答案是,能。徐晓妹定期为组员出卷子,大家做完后先互相对题目,然后徐晓妹再公布正确答案。有不懂的地方,大家就互相讨论,再找专业人士进行讲解。通过“考试”,大家逐渐掌握了健康知识点。后来组员们还提议,再发一份新卷子,做好后回家“压台板”时刻提醒自己。

“健康自管小组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健康,更要成为健康宣传的先锋。”徐晓妹表示,他们的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比较健康的老人,这些老人要“走街串巷”,把健康知识、健康关怀送到更多人家中。

由由新村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站,20多个平方米的房间里有七八个窗口,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医患关系也一度有点紧张。

健康自管小组便自发组建了导医志愿服务团,定期维持秩序。一天,有个阿姨在服务站门口大叫:医生把我的手臂弄出血啦。徐晓妹过去一看,这个阿姨抽血后没有压住血管,血沿着小臂直流了下去。徐晓妹当场演示了抽血后的正确操作:弯曲手臂、用棉花压住出血点,1分钟后,血就止住了。“医生工作很忙,可能没有及时提醒你,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找我们志愿者。”在徐晓妹的劝说下,这位阿姨消了气。

分层管理基础特色两手抓

浦东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建设已经十余年了。为了让1637个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发挥基层力量,新区爱卫办每年都会抽选不低于总数量10%的小组进行现场活动跟进与督导,深入了解各小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指导。

浦东新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还首创性地进行了“星级分层管理”模式,根据一星、二星、三星小组不同的层次和水平,设定不同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方案。

2017年,健康自管小组引入了“1+2”管理模式,每个小组均有1名组长和2名副组长,三人分工协作,承担起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小组自治。此外,浦东新区爱卫办和健康促进指导中心还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向健康自管小组提供专业的指导服务,强化小组的管理,让健康自管小组更好地服务居民。

健康自管小组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各部门的支持。街镇分管干部、村居委卫生干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医生和组长都向健康自管小组倾斜资源,帮助小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