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人才安居服务走出“第三条路”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0

“这样的乡村人才公寓,我们太需要了。”前不久,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刘树新参观了张江乡村人才公寓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声感叹的背后,是张江科学城企业对留住人才的渴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后,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张江通过对乡村人才公寓的探索,走出了人才安居服务的“第三条路”,解决了科学城人才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

缓解人才住宿难题

今年5月,张江镇新丰村的首幢乡村人才公寓迎来了微创医疗的年轻员工。对于他们来说,这里真是个好地方——环境好,周围的绿地河流是天然的大氧吧;设施好,房屋由专人重新设计,设施齐全,安全有保证;最重要的一点,房租便宜。

住在人才公寓的杨刚初入职场,每月除去补贴后,他只需支付950元租金,生活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单位附近房子都要1700元一个月,条件还差很多。现在很多同事都抢着过来住。”杨刚说。

“高性价比”的农村大“别墅”的背后也有一个故事:2018年,张江镇会同张江管理局、张江集团开展“联合式”调研,当时许多重点企业反映,住房已成为制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棘手问题。

据调研,目前科学城内由国资主导的人才公寓和市场形成的租赁住房供给总量约3.89万套,近5年仍面临5万套缺口。有没有可能走出“第三条路”,作为人才安居服务的有益补充?张江镇发现一部分村民愿意出租闲置的宅基地房屋,而重点企业也感到农村的环境符合人才居住需求。政府牵线,供需双方一拍即合。

随着主题教育的纵深推进,张江镇注重开门抓教育,聆听基层的声音,发现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幢乡村人才公寓建成入住后,张江镇召开乡村人才公寓推介会,向科学城内重点企业推广交流。此外,还会同张江管理局,采用“走访+座谈”形式面对面听取企业实际需求。目前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已提出入住需求和建议。

张江镇主要领导还牵头召开微创医疗入住员工茶话会,政府、企业、员工围绕提升安居感、参与感、融入感畅所欲言,让乡村人才公寓更适合科学城的年轻人。

刘树新告诉记者,上飞院每年都要招收几百名员工,为了解决员工住宿问题,企业甚至包下了一整栋宾馆,费用高昂不说,安全性也不能保证。“近两年,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我们也是想尽办法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乡村人才公寓很适合我们。”刘树新说。

盘活房源供给机制

新丰村党总支书记季群告诉记者,新丰村位置相对较为偏僻,村内老年人居多。最初,乡村人才公寓推进工作并不顺利。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同时保证每家每户应有的权益?如何通过人才公寓建设盘活农村宅基地住房?张江镇多次与村民召开座谈会,了解村民的呼声与难处。

经过座谈,不少村民了解了乡村人才公寓对自己、对社会的益处:结合美丽庭院、河道整治、亮灯工程,乡村环境提升了不少;“家门口”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周边交通配套、体育娱乐设施的改善给村民带来了方便;此前杂乱无章的出租乱象消失了。

针对租金怎么增长、房屋如何加固、未来动拆迁了该怎么办等村民担心的问题,乡村人才公寓建设方和村民签订了规范完善的合同,将村民关心的内容写得一清二楚,充分保障他们的权益。

针对每家不同的情况及诉求,乡村人才公寓可以整栋出租,也可以保持村民与人才共居的状态。第二套人才公寓的房主金兆荣告诉记者,正在改建的人才公寓一侧,就为老夫妻俩留下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套间,自己可以随时回来居住。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人才公寓建设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目前张江镇又完成3套签约,正在洽谈5户,力争年内再签约10户左右。除了宅基地,张江还在探索闲置的农村集体厂房改造为乡村人才公寓,初步打算将2900平方米的厂房改建为99间人才公寓。

张江镇镇长王庆表示,乡村不仅可以成为人才安居的家园,更可以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园。为此,张江镇正在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化力量,打造植根于农村的创新创业孵化器,让各类人才可以在农村点燃创新创业的火花、成就创新创业的梦想,汇聚更多乡村振兴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