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将增机构舒缓疗护床位122张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4

今年新区将新增机构舒缓疗护床位122张,沿江闹市区将首次有了舒缓疗护病房,分布在南码头、塘桥、潍坊三个社区。医护人员的相关职业培训将在今年夏天前结束,病房装修则将在下月启动。

浦东60岁以上老人逾70万

全国第六次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户籍60岁以上人口为346.97万人,其中,浦东新区70.59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20.34%。

来自上海市卫计委的信息显示,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27.1%,已经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全市恶性肿瘤、高龄老人和其他终末期患者约有8.13万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医疗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生命价值观的日趋丰富,临终关怀成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2014年,上海市政府将增加1000张舒缓疗护床位列为政府实事工程,除去400张居家舒缓疗护床位,机构将新增600张床位,其中,浦东新增122张床位。

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上海市机构舒缓疗护床位总数将达到826张,浦东为132张,占全市比例为15.98%。以60岁以上户籍人口计算,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每万人口平均拥有2.38张舒缓疗护床位,浦东则为每万人口1.87张床位。

日人均花费153元

2012年,舒缓疗护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市17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肿瘤晚期患者提供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临终关怀工作。浦东的10张试点床位设在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从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从2012年10月至今,舒缓疗护门诊已经接诊297人次,出院127人次。护士长刘颖颜透露:“已有62人在我们的照顾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平均每人费用为2610元,人均住院费用为每天153元,平均住院天数为17天。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的医疗费用有三分之一花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

世界卫生组织前副总干事胡庆澧教授表示,“无效医疗”涉及到医患之间的问题、患者与家庭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患者的继续抢救和治疗问题,以及社会、家庭、个人花费大量的资源和经费却落得人财两空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宗教和哲学背景下都存在着差异。舒缓疗护,可以在患者面临威胁生命的疾病时,通过对患者的早期识别、评估、治疗及预防手段来缓解疼痛和其他机体、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的家庭面对问题。

事实上,上海是国内开展临终关怀公益事业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88年,上海南汇县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构型临终关怀医院;1995年,闸北区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2001年,新华医院宁养院开设病人安宁服务。

新增床位分布在13个社区

浦东新增舒缓疗护床位分布在以下13个社区:川沙、高东、高桥、孙桥、南码头、塘桥、潍坊、大团、惠南、机场、六灶、芦潮港、宣桥。

4月9日,上海市卫计委再次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设置标准,其中明确社区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是为肿瘤晚期等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居家或住院舒缓疗护基本服务的科室。

与一般的病房不同,临终关怀病区包括病房、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谈心室(评估室)、家属陪伴室、关怀室、医务人员办公室、配膳室、沐浴室和日常活动场所等三大功能区(即服务区、管理区、生活辅助区)11室。医护办公室由临终关怀科医生、护士和医务社工等共用,便于相互沟通交流。

病床也有特别要求:床旁设便合器,床头设洗头器具。沐浴室配置全自动升降沐浴推床装置,并有专业性洗澡机设备。告别室充分体现人性、人道、关爱的特点,配置有病床、床头柜和沙发,提供家属慰藉心灵的服务设施与环境。一般不设急救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