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减量化是释放规划空间的有效举措。城市发展空间有限是上海发展面临的约束瓶颈之一,也是浦东开发到了当前阶段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根据新区规划“瘦身”26平方公里要求,到2020年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805平方公里。虽然从总量上看,新区集中建设区内新增可开发用地124平方公里,但至2013年底新区现状是建设用地已达779.69平方公里,实际净增空间仅为25.31平方公里,剩余约99平方公里需要通过集中建设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腾挪指标,释放规划空间。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实施“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土地管理策略,浦东新区从今年起全面实施集中建设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
集中建设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简称“减量化”)是指对集建区外散乱、废弃、损毁、闲置、低效的现状建设用地进行拆除复垦的土地整治工作。
推进集中建设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是破解土地指标瓶颈的必然选择。新区复垦地类主要为坑塘水面、未利用地等,近年来这些简易复垦资源已逐渐枯竭,未来土地整理复垦的地类主要是宅基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建设用地。因此为保障新区用地需求,必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重点在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上下功夫。
这些都迫使新区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不能仅依靠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大力推进集中建设区外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进一步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通过实施减量化,加快集建区外“三高一低”工业用地清理,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和整理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起,市里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原则上要用于市政、公益性、民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经营性用地和一般工业项目要通过减量化获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通过对近三年用地需求分析,新区经营性用地和一般工业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每年200-450公顷,结合年度用地需求,今年计划完成300公顷减量化任务,2014-2016年计划完成800-900公顷减量化任务。
减量化工作重点分为三类:一是对集中建设区外历年已关停及当年即将关停工业企业的拆除、整理复垦;二是对历史违法用地进行处置;三是对涉及“两线一带”(高压走廊、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带)农村宅基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零散、低效、闲置宅基地进行置换。
新区通过调研摸底、规划引导、完善配套政策等手段,全面落实减量化任务。需对新区集中建设区外现状建设用地地类、面积、权属等情况进行调查,对工业企业的位置、面积、产业类型、效能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涉及“两线一带”宅基地分布和面积进行现场踏勘,对实施工业用地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资金进行测算。通过前期调研,摸清全区工业用地、宅基地等建设用地减量化潜力和减量化项目具体情况,为新区全面开展减量化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新区在已完成的《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基础上,根据市规土局要求,抓紧开展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工作。郊野单元规划是镇层面的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导集建区外土地整治、生态保护和建设、村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规划编制和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通过编制郊野单元规划,对全区减量化工作进行前瞻性考虑,对全区减量化总量、结构、布局、时序进行安排,统筹现有各类规划、资金等资源,系统性推进减量化项目实施,最大限度发挥各项资源的综合效益。今年3月,新区启动第一批合庆、新场、大团、老港、祝桥、泥城6个镇郊野单元规划编制试点工作,4月底又启动第二批有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11个镇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工作,目前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此外,各相关镇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和下达减量化任务指标,结合集中建设区外“三高一低”工业企业关停、改善农民居住问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廊道建设、砖瓦厂关停、违法用地处置等,制定今年的减量化计划。目前,新区减量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合庆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已完成所有工程项目施工,并完成区县验收。今年还将启动一批减量化项目,新区相关部门将共同配合,合力推进减量化工作,共同实现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居住质量,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