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两大目标明确——形成全覆盖格局 建成全程分类体系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5 浏览量:21

昨天上午,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工作推进大会暨专项监督启动会明确了2019年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两大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二是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明确两大工作目标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施行,全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势在必行,全区上下也正在努力推进中,但对标全市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分类覆盖推进进度滞后,达标创建比例不高。为此,浦东新区明确了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两大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全区实现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7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达标小区累计创建高于1895个。(下转5版)(上接1版)积极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100%街镇创建达标街镇,80%街镇创建示范街镇。二是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定时定点/垃圾箱房不低于2313个,建成两网融合服务点1813个、中转站36座、集散场1座。全区干垃圾日均控制量不高于4829吨,湿垃圾分类量日均不低于1329吨,可回收物回收量日均不低于767吨。

围绕两大目标,浦东新区下一步将通过建设全程分类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党建引领和营造良好氛围等内容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工作。

建设全程分类体系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是基础,也是推进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建设全程分类体系,浦东新区将推进源头减量,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旅馆、餐饮行业限制或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绿色办公与绿色消费,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加强对在本区经营的快递业指导,提高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加大净菜上市在标准化菜场和生鲜超市、大型超市等场所的推进力度。

在推进分类覆盖方面,浦东新区按照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提速提质”要求,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目标,对尚未分类全覆盖的20个镇(涉及约70万户)按照“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两有标准加快启动辖区内居住区、单位垃圾分类,于6月底前实现全覆盖。此外,浦东新区将大力开展达标、示范创建,对照“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物流去向、有长效管理、有分类实效”的达标创建标准,6月底前完成已分类场所的全面排摸整改;力争于9月份前推进辖区内60%达标居住区及单位创建,36个街镇创建达标街镇;创建示范的街镇于10月前推进辖区内80%达标居住区及单位创建。

此外,浦东新区将进一步提升硬件设施配置,包括加快推进湿垃圾收运车辆配置,环卫收运车辆上加装在线监测系统,严禁混装混运;严格开展分类收运检查,运用“生活垃圾巡查APP”加大对垃圾清运车辆车容车貌、垃圾拖挂、跑冒滴漏、混装混运等问题的检查力度,对于垃圾混装混运现象采取暂停IC卡、扣款等方式进行处罚;进一步健全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于10月底前,回收服务点达到1813个、中转站达到36座,推进集散场建设等。

强化执法监督

配合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浦东新区还将强化执法监督。针对行业监督,浦东新区将依托垃圾分类全程信息化系统,规范收集运输行为,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加大对中转环节的湿垃圾品质、运输环节混装监管;落实“不分类、不处置”制度,强化处置设施垃圾分类质量控制管理。针对社会监督,浦东新区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组织社区居民、新闻媒体对物业分类驳运、环卫分类收运开展检查;公示混装混运的监督电话,开通微信举报渠道,推广运用“混装混运”举报平台;落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公众开放和公众参与制度,提高设施运营水平、提升群众接受度,逐步化解邻避效应的矛盾。

同时,浦东新区还将开展系列执法行动。按照《条例》要求,完善执法程序,细化操作流程,城管执法部门重点针对收集容器配置、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收运活动进行执法检查;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部门对旅馆、餐饮单位一次性用品的提供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扩大执法宣传,形成单位、个人不分类将承担法律惩罚的鲜明舆论导向,不断推进《条例》的贯彻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