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浦东新区迎来了全国双拥办的调研与考察。“浦东的双拥工作,做得就是不一样!”随行记者团考察了上海中心、浦南海鹰少年军校后,发出了如此感叹。浦东有10余万退役军人,体量占上海的五分之一强。浦东在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创建中,成功实践了“区域化谋划、全方位融合、项目化推进”的新理念,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之中。
红色基因融入金融城“血脉”
小陆家嘴地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这样一个“立体城市”之中,双拥工作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脉络,在“高度”与“密度”上齐头并进。
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每天接待成千上万的世界友人与各界精英的来访。在其22层的核心位置,“红色课堂”很轻易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平时,这里摆放着各色红色书籍:《浦东英烈》《军旗飘飘》《追寻父辈的旗帜》……一旁的触摸屏上,金领、白领们可以方便地了解双拥的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条文。而时时更新的红色大课堂App以及喜马拉雅电台节目,让学习了解双拥知识、红色故事变得异常快捷。
平均每月一期的红色课堂,更是将红色养分直接送至金融城的“心脏”。宣讲人员充分挖掘浦东“原汁原味”的革命英雄的故事素材,又先后邀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陈胜超、上海最美退役军人康唯等先进退役军人,和白领们分享自己的事迹。目前,红色课堂开展的活动直接受众达1500余人次,参观人数10余万人次,辐射人数220余万。红色文化,正向陆家嘴金融城的250余个楼宇、280余个党支部、9000余名党员辐射。
双拥工作在金融城的“高度”已有,“密度”如何实现?浦东创造性地打造“移动双拥”,让“红色血液”畅通地流向每条“毛细血管”。在陆家嘴这片繁华之地的背后,驻守着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二支队十八中队。“移动双拥”,就是在巡逻间隙,武警官兵听讲红色“微故事”、学习“微党课”、浏览“学习强国”App、《解放军报》等。而通过“军地联动”,武警与“城市大脑”城运中心有机结合、“互通有无”,陆家嘴所有重要区域的画面,都能第一时间投送至双方的监控大屏内,使处置突发事件变得更加高效。金融城,因为“红色血液”而变得更加安全而繁华。
军旅光辉引导少年健康成长
“哈”“嘿”“哈”……浦南海鹰少年军校的操场上,稚嫩的小学生们练起军体拳,一点也不含糊。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在少年军校的锻炼下,孩子们有了小“军人”的风范——做事负责,不怕苦,不怕累。
“握住两边,一端从另一端下面穿过去再绕回来……”浦南海鹰少年军校四年级的小“海军”向记者展示了双花结的打法,双手熟练地绕了几下,几秒钟就打完了一个,“这个结比较牢靠,它可以用作绳与绳的连接。”这些有用的小知识,都是孩子在海鹰少年军校的特色课程中学到的。
据了解,海鹰少年军校开设了《现代小海军》《时令与节气》《生存教育》等特色课程,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化教育。
另外,海鹰少年军校建立了五大社会实践基地,海鹰爱心岗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爱心品德,海鹰服务社培养学生的雷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海鹰文科苑优化孩子的学习方法,海鹰考察站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爱党爱国精神,海鹰训练营则通过学军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除了强健体魄、提升技能,“小海鹰”们更是从中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海鹰少年军校的校服有着满满的“海军风”,充满了英气与朝气。一名“小海鹰”向记者介绍,从1997年至今,校服更迭了三版,每一版都有鲜明的海军特色,“校服都是我们学生和家长参与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海军的历史和事迹。”
校方介绍,平时学校会组织学生去海军部队参观,实地感受军营的生活,也会去博物馆、吴淞炮台等地,了解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