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能“拼爹”浦东是最好选择——在清华大学校园招聘会上的演讲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4

在浦东,养老床位数、长者照护之家、医养融合等探索已成为养老服务的标杆。日前,新区养老协会进行优秀护理经验交流,这些成果均来自于星级机构的日常工作,并浓缩在《浦东新区三星级养老机构康复护理论文集》之中。


提升服务是“新常态”


北蔡敬老院坐落在绿地中央,空气清新。上午十点,老人们在院子里晒太阳,90岁的许奶奶拿着藤圈,正在进行套圈游戏,护理员小韩不时给她一个“赞”。假如子女接连几天没来探望,护理员就会给家属打电话提醒。


北蔡敬老院是一家三星级养老院,生活照护方面早就名声在外。近年来,他们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心理关爱方面侧重。像许奶奶这样的小问题,护理员基本都能观察到,解决好。在一年一度的护理技能大赛上,北蔡敬老院也加入了情景模拟的测试内容,围绕老人的心理需求设置不同考题,考查护理员的心理疏导能力。“老人经常告状东西被偷”、“家属责怪尿裤消耗太大”,通过系列培训和考查,护理员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理念和方法,赢得了老人和家属的称赞。论文《摆脱心理困境,增强生命认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文的。此前,新区养老协会在星级养老院中征集康复护理论文,北蔡敬老院便以此为题参与征集,并获得了一等奖。


小韩就是论文的执笔者,她26岁,是一位北蔡当地的大学毕业生。护理并不是她的专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她埋头学习,先后考出了营养师、消防管理员、社工等证书,成为北蔡敬老院的一名业务骨干。她将自己的工作实践和规范的论文写作方式结合起来,通过一年多的个案跟踪,运用社工介入、心理治疗等方法,让一位脾气急躁欲寻短见的老人逐步改善心理状态,增强了对生命的认知。北蔡敬老院院长告诉记者,今年,敬老院将制定一系列心理疏导能力考查规范,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准。


据介绍,《浦东新区三星级养老机构康复护理论文集》是上海各区县中第一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论文集,是新区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的又一新成果,全面提升了行业服务专业化水平。


搜罗护理秘方


中午11点,南码头社区敬老院的失智老人开始享用午餐。邵老伯的餐桌前,红色餐盘里的几个白瓷碗分别盛着饭、菜、汤,老人的双手尽管不太灵活,但仍努力地往嘴里扒饭。工作人员不时帮老人擦拭掉落的饭菜,并高声表扬他几句。记者注意到,与一般公共食堂的铁餐盘不同,这里的老人使用的都是易碎的瓷碗。据介绍,这是院长亲自挑选的瓷碗,花色素净,让老人更有家的感觉。大红的餐盘也是特地为老人准备的,鲜艳的颜色更能促进老人的食欲。同时,吃饭固定餐位,鲜艳独特的餐具,也减少了老人因记忆力下降而造成的乱拿别人东西的现象。这些感官方面的辅助刺激,是失智老人的饮食照护工作中的一项秘方。


很多这样的秘方,都可以在《浅述养老机构对失智老人的护理》这篇论文中找到。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医护部主任赖菊华,在敬老院工作了10年,有着丰富的一线护理经验。针对敬老院有四分之一左右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老年失智的情况,敬老院从心理、用药、饮食、安全护理等方面着手,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记者了解到,这些针对失智老人的护理方法和经验,经常作为培训内容在南码头社区敬老院内部交流,也作为星级机构的护理样本对外输出。据介绍,每次培训,赖菊华几乎不用讲稿,因为她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


用标准推动行业进步


新区养老行业协会会长杨一明介绍,“浦东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在2013年就成功列入“第一批上海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此次论文集的出版,是后续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之一。论文集中的37篇文章,汇集了老年人康复护理的成功案例,充分发挥了三星级养老机构在康复护理个案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进社区康复护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据了解,论文的作者,大多是星级机构的一线护理人员。杨一明说,目前,养老服务行业人才紧缺,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这本论文集,凝聚了浦东养老行业多年来的成果,不仅在浦东具有引领价值,就是在国内也颇有示范效应,在引领养老机构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升规范养老服务标准化内涵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悉,接下来新区将从三星级扩大至全区更多的养老机构中举办康复护理个案论文征集活动,以进一步促进全区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工作;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向街镇日托机构、养老机构的会员单位中进行康复护理推广,争取在涉及面更广,参与人员更多的养老服务机构中开展康复护理个案论文研讨交流,用标准来推动整个养老服务行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