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镇赵桥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造福村民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128

10月11日,浦东缤纷社区美好空间设计赛主办方一行人来到大团镇赵桥村。不久后,位于赵桥村20组年代悠久的一处闲置仓库,将在设计师的设计下改造成村民综合服务场所。


事实上,近两年赵桥村已经发生了太多变化,有看得见的村庄面貌改善、硬件设施优化等,也有看不见的产业发展、文明乡风传承、乡村治理升级等。所有的这些,都让赵桥村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村里面貌大变样


吃完晚饭到村里的文化广场跳广场舞,是赵桥村19组村民唐平仙几乎每天晚上的必备“节目”。她的家,就在离文化广场不远的中心村后面。


“没有文化广场的时候,哪里有空地我们就在哪里跳,场地不好也只能凑合了。”唐平仙说,今年8月份,村里的文化广场建好了,广场舞团队的姐妹们都很高兴,终于有了一块既宽敞条件又好的跳舞场地了。


这两年,包括文化广场在内,村里让唐平仙高兴的事挺多:“你看中心村后面现在这条路多宽,但是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很小的路,汽车都开不进来。还有旁边这条河,我家就在河边住,以前大家都往河里扔垃圾,小河脏得不行,这两年河道治理后,变干净了,我们住旁边当然舒心多了。”


唐平仙自家的院子里,因为“美丽庭院”的建设也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她告诉记者:“现在桃树枝、柴草之类的都不准放在院子里了,村里会统一处理,这样院子自然就干净多啦。”


唐平仙周边生活环境的变化,是赵桥村近几年变化的一个缩影。位于大团镇东大公路沿线十里桃花景观长廊的核心区的赵桥村,村域面积约2.97平方公里、共有23个村民小组、1675户农户,在2018年成为全市首批、浦东首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村。


赵桥村党总支书记陈平介绍,此前,结合村庄改造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村里已经进行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


由内而外的提升


2018年,赵桥村启动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核心区域规划2.1平方公里。陈平介绍,建设项目总计26个,主要包括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新产业新业态建设、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


截至今年7月份,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村主干道路和主河道建设、核心示范区域架空线整理合杆、村域范围内路灯安装、安保监控探头安装等项目,改善了市政基础设施;村民文化广场、村文化墙、农村广播、小微景观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为村里营造了文化氛围;“美丽庭院”建设以及村宅环境综合整治、道路及河岸绿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公共厕所、砖瓦围墙及竹木篱笆等,则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


另外,通过对传统老宅等历史遗存建筑的保护、修缮,将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庭院,使之成为传承乡土记忆、留住乡愁的文化承载,重塑浦东农村“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的风貌,以及“家风文明、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


一切围绕村民展开


硬件设施和环境改善的同时,赵桥村还在想办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和特色民宿,努力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赵桥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和果林地入股承包地入股,促进产销对接,实行订单保价等,增加桃树种植农户收入和村民经营性收入。


与此同时,一些新生事物也在村里悄悄出现。农耕文化体验园、“雨溪庭院”、“民国小镇”特色民宿项目等先后推出,景观桥梁、桃文化展示厅(旅游集散中心)、公共厕所等农业旅游配套设施也完成建设。


赵桥村“家门口”服务中心内党建服务站、市民事项受理服务站、文化服务站、联勤联动站、村卫生室及家门口服务点的建设,则促进了公共服务的便利化、公共管理的精细化和公共安全的现代化。


“在赵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改变了‘政府干,村民看’的局面,充分动员和发动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建设项目的设立和建设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接受村民监督。”陈平说,而且村里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经过共同努力,无论是公共环境,还是基础设施,能够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地方坚决少花钱或不花钱,真正做到因地制宜、节俭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