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为了家园的安全、众人的健康、社区的安宁,浦东广大群众自觉投入战斗,在平凡中书写不平凡,汇聚起守望相助的力量。
八旬老党员捐款3万元表“初心”
“我年纪大了,没有其他忙可以帮的,就捐一点心意吧。”2月8日一大早,家住大团镇永春北路的87岁退休老党员陆秀英,来到北大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委托居委会将3万元现金捐赠给武汉市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及患者。
面对疫情,陆秀英的心始终牵挂着武汉疫区群众。她每天收看新闻,当看到医护人员纷纷前往疫情重点地区支援时,老人被感动了。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不忘入党初心,带头做表率,为疫区做点事。”
当老人从塑料袋中将包裹好的三沓人民币交给北大居委工作人员,希望把自己的这份心意送给疫区时,工作人员被这一善举深深打动,马上联系了相关部门办理汇款业务,尽快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浦东新区分会,将这笔捐款转交给武汉市慈善总会。
白天是社区干部晚上做车间辅工
2月4日傍晚,周浦镇康泰居民区的妇女干部们下班后,匆匆扒了两口饭,就齐齐来到上海诚格安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厂房,开始第一天的志愿工作——当起了车间辅工。
近日,一则“招工启事”刷屏了周浦干部群众的朋友圈。位于周浦镇智慧产业园区内的诚格公司被政府征用后,仅用5天就转产防护服。然而正值春节期间,工厂人手不足,抗“疫”前线需求又大,公司除了向全体员工发出“召回令”外,还向社区发布了招工启事,急招临时缝纫工和辅工。
这样的工作需要心灵手巧的女性,康泰居民区妇联主席夏莲英得知招聘信息后,立即在居委妇联执委和妇女骨干中动员,希望能在居民区里招募到一批合适的妇女志愿者,参与防护服的生产。消息一经发布,居委妇女干部和女性志愿者们纷纷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成为志愿者,为一线的抗“疫”战士们保驾护航。
当天晚上,她们第一次走进工厂,当起了车间辅工。在工厂师傅的指导下,志愿者们学习辅助工作流程后,走上了流水线。打孔、剪线头、贴标签、贴封条、折叠整装……她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操作,做得有模有样。
连续几个小时在流水线上弯着腰工作,加上白天在居民区防“疫”一线的奔波,志愿者们累得腰酸背痛,却没有一句抱怨。
“能为一线的医护人员多添一件‘战袍’,贡献一份巾帼力量,我们觉得很光荣。”夏莲英说,“希望这些‘战袍’带着我们满满的祝福,保护好每位抗‘疫’战士。”
“社区防疫守护专项基金”暖人心
前几天,家住陆家嘴街道梅园三村的曹礼珍阿婆步履蹒跚地来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万元交到居民区干部手中,希望用这笔钱为战斗在社区一线的居委社工购买防护物品。
曹阿婆说,看着自己孙辈年纪的社工们来回奔忙,心里过意不去。尤其是他们的防护用品不够用,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想出一份力,和大家共渡难关。
为了让这份沉甸甸的爱延续,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将曹阿婆捐赠的1万元再配捐1万元,共同成立了“社区防疫守护专项基金”,全部用来为居民区社工、志愿者购买防疫物资。这一暖心举动,也引发了周边市新、林山、乳二、乳四、隧成、崂三等多个居民区的接力,基金会陆续收到多笔捐款。
大家的举动令人暖心,而街道里看似平凡的环卫工人们,也乐当“逆行战士”,除了分类处理废弃口罩,他们还坚持对垃圾桶、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作业车辆进行全面高标准消毒。“虽然辛苦,但听到居民一声声‘谢谢’,我们觉得充满动力。”环卫工人曾师傅说。
“我们也是村里的一分子”
近日,航头镇沈庄村疫情防控一线多了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10名成员,全是外地来沪人员。
“我们长期生活在沈庄村,也是村里的一分子。”志愿者之一的林在满说:“用家乡话对同乡进行防疫宣传,效果很好。”
沈庄村外来人口众多,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人员自重点地区返回该村。党总支书记谈林华注意到,不少外来人员已在村里居住多年,是来沪人员中的骨干、带头人,他们平时乐于参与村里事务,在同乡中也很有号召力。
为此,村党总支发出《致来沪人员的倡议书》,希望来沪人员当中的党员骨干、有意愿参与疫情防控的全体同志,响应志愿者招募令。
《倡议书》发出后,春节留村未返乡的林在满、李侠、王占东等多人立即积极响应。“村里党员干部的行动感染带动了我们,作为村里的一分子,要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一名志愿者说。
这支10人组成的来沪人员联防联控志愿者队伍,配合村包干队伍,发挥乡情纽带作用,做好5户18名隔离人员的信息沟通、生活用品采购等事务,“老乡帮老乡、老乡带老乡”,同心协力、守望相助,配合村里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我行,我跟你们一起扛”
“我在这住了几十年,人头熟,我跟你们一起去排摸。”日前,家住金杨新村街道罗山三一居民区的周玉萍阿姨主动请缨,陪着居委的年轻社工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排摸辖区内的租客情况。战“疫”期间,包括周玉萍在内的不少普通群众,投身抗“疫”行动中。
罗山三一居委辖区里的金浜村是街道里为数不多的城中村之一,外来人员多且密集,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
周阿姨利用自己“老土地、人头熟”的优势,每天早出晚归与社工们上门排摸、登记租客情况。眼下,正值外来务工人员返工大潮来临,她又自发在居民中宣传,每天督促各家房东主动上报来沪人员,为社区基层抗击疫情作贡献。
与周阿姨相似,黄山新城居民朱广弘为了方便居民预约口罩登记,主动帮助居民区制作“居委口罩预约登记表”和微信扫描二维码,不仅减轻了居民区社工的负担,居民们也因此在家就能网上登记,大大减少现场登记可能发生的人际接触。
此次疫情不仅让居民挂心,同样也牵动着正在海外求学的青年党员姚旭阳的心。当他得知疫情后,第一时间发动身边的中国留学生,想办法购买口罩并寄往国内。同时,他还将平日积蓄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社区,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而年过九旬的老党员伏培中也将省吃俭用下来的一万元积蓄捐给社区,支援基层抗疫。
平凡人乐于奉献、扛起责任。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像这样的温暖故事在金杨新村街道还有很多。正如多次向社区捐赠口罩的党员刘亚说:“我们的付出或许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能为一线工作人员增添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