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退休了,但家住合庆镇地纬家苑的陈根明依然“繁忙”。周一到周四,他要去庆南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参加读书会,周五则作为志愿者在服务站“值班”。庆南居民区的不少中老年居民,有着与陈根明同样的日程安排。
“你们想不到,我3年多前刚来庆南居委当书记的时候,居民根本不搭理我们,甚至还要唱反调。”庆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凌燕芬说。大调研期间,合庆镇相关领导多次实地走访,了解居民想法,并借助“家门口”服务站建设及社区自治共治工作,让原本“冷漠”的居民融入了社区,也成了居委的“好帮手”。
14个房间各尽其用
三层的小楼焕然一新,走进大门,整洁的环境让人身心舒畅。500平方米的面积分成了14个房间,分别用作活动室、图书室、舞蹈室、亲子活动室、手工操作室等,并配备了齐全的设施。
这就是位于永旭家苑的庆南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过去,整个庆南居民区只有一个活动室,根本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后,依托镇政府的力量,我们对一幢闲置小楼进行了改造,成了现在功能齐全的服务站。”凌燕芬说。
4月20日,天气晴好。一楼的活动室里,两名老人在棋盘前“厮杀”,旁边围了一圈围观者;二楼的“小小电影院”里,二十来个居民专注地看着电影;三楼的手工操作室飘散着墨香,操作室外,居民们的书画作品已经挂成了一长排……
丰富的活动,让不少居民有空就往服务站跑。为了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服务站专门制作了一个活动日程表,根据不同时间段安排各种活动室的使用。
除了这些居民自发的活动之外,居委还在每月5日和30日分别安排了手工操作培训和烹饪培训,并与“吾掌勺”“微医”等第三方机构合作,为居民提供上门烧菜、在线挂号等多种服务。
为居民需求“量体裁衣”
这样的场面,让人很难想象,就在三四年前,这里的居民、居委、物业还是矛盾重重。凌燕芬介绍,庆南居委下辖4个小区,其中3个为动迁小区,因为物业费收缴等问题,造成居民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居委虽努力协调,但收效甚微,甚至也因此被居民怪罪。
大调研工作启动后,合庆镇相关领导和庆南居委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实地走访,寻找症结所在。庆南居委还向所有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居民眼中的问题和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同时借此挖掘居民区中的“能人”。
“居民的需求多样,有老年居民希望能有定期的免费理发服务,也有居民希望能提供上门拍照的服务。同时,居民区里也有不少具备一技之长、或热心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的居民。”凌燕芬说。
在对需求和资源进行梳理统计后,居委结合实际情况,开始了将两者对接的过程。如今,居民区已成立了4支服务队,分别是由12名党员组成的红马甲服务队,负责在居民区内宣传文明出行、禁止高空抛物、及时缴纳物业费等;由7名志愿者和物业人员组成的能工巧匠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修理自行车、水电维修等服务;由15名热心志愿者组成的知心大嫂服务队,在传统节日为居民包汤圆、馄饨、粽子;由党员骨干组成的独居老人关爱服务队,与52名独居老人一对一结对。
需求和资源对接,热心居民有了用武之地,有需要的居民得到了服务,居委这种“量体裁衣”为民服务的态度,让整个居民区的“冷漠”氛围发生了变化,即便是最棘手的物业费收缴难题,也慢慢有了改观。
妙计激发志愿者积极性
怎样让更多居民变得主动,甚至变得更主动?庆南居委采取了特别的方式:将“家门口”服务站每个活动室的活动项目“打包”,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让居民志愿者小组认领,活动内容、资源等全权交给小组负责。每个月,最受居民欢迎的项目可以获得一面“月度之星”流动红旗。
通过这种方式,志愿者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比如说,为了提高图书室的人流量,认领的志愿者们添置了老花镜、放大镜等工具,还在图书室内部实行了满十次赠送小奖品的举措,调动居民的阅读兴趣。
居委还借助“志愿者积分制”进一步调动志愿者们的热情。他们可以通过参与清洁环境、便民服务等项目,用服务换取积分,根据积分累计数量兑换精美小礼品、家庭财产保险等不同的奖励。今年,居委还将与辖区内的商户合作,在奖励中加入同等价值的便民服务项目。
“其实,居民志愿者们并不在乎这些物质上的奖励,他们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成就感。”凌燕芬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对小区事务更关心了,对居委也更加了解和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