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新区商务委员会主办的“创赢未来”浦东消费指数发布暨2017浦东商业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浦东新区探索性提出的消费领域新指标——“社会消费总额”在会上正式发布。该指标在原先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基础上新增“服务性消费总额”,旨在通过新体系反映浦东新区真实的消费规模、结构和速度。
新增服务性消费总额 反映新区真实消费情况
近年来,随着浦东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由物质型向服务型不断升级,并且这一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也越来越快。传统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已不能适应总体消费市场变化,难以反映浦东新区消费规模、结构和速度。
为此,浦东新区商务委会同浦东新区统计局启动对浦东消费市场总规模指标体系的研究,测算浦东服务性消费总额,并探索性提出了消费领域的新指标——社会消费总额。
活动现场举行了“2016浦东消费指数”启用仪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陈希表示,希望通过新的指标体系,推动浦东服务性消费的供给侧改革,更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具体数据测算结果看,2016年浦东社会消费总额规模为5791.8亿元,比2015年增长9.5%,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37.3亿元,比2015年增长8.2%,服务性消费总额为3754.5亿元,增长10.3%,增速比社零总额高2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占比达到64.8%,比2015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从比重结构看,金融及商务服务消费比重最高,占49.8%,其次是交通和信息化服务消费28.4%,居住消费位列第三,占8.6%,教卫及健康服务消费和文体旅游娱乐服务消费分别占6.1%和4.7%,生活服务消费占比相对较低,仅为2.4%。
从增速及拉动作用看,增速最快的是文体旅游娱乐服务消费,比2015年增长27.3%。增长拉动效应最显著的是金融及商务服务消费,2016年该板块拉动新区服务性消费总额增长5个百分点,其次是交通和信息化服务消费、文体旅游娱乐服务消费,分别拉动服务性消费总额增长2.7和1.1个百分点。
新老商场各出新招 打造实体零售新“蓝海”
会上,世博源、第一八佰伴、正大广场、百联世纪、联洋广场、长泰广场、百联RISO、城市引擎、红星美凯龙沪南店、奕欧来上海购物村等10家浦东新区优秀商业企业,获得了“2017浦东商业创新大赛金贝奖”。
这些浦东的商业企业在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运营创新、业态创新以及环境创新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创新优势,以满足居民消费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它们提供的服务性消费、体验式消费比重也日渐增多。
其中,老牌商场品牌正大广场在今年10月18日迎来了开业15周年的纪念,该广场不仅在硬件上进行了升级换代,在如何聚人气上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正大广场市场部总监费凡告诉记者,今年正大广场不仅通过网络视频媒介推出“深夜食堂”,吸引游客、年轻人、影迷,增加了餐饮销售,拍摄的首部微电影《味道》也在网上引发热议。正大广场还把网友分享的亲情故事制作成故事分享地贴,铺满整个正大广场,不少顾客坦言,这样的活动展现了老牌口碑商场独有的情怀。
新开业的商场也各有各自的优势:世博源引进了洛克公园,进一步吸引JUMP10世界街球大奖赛落地,成为了青春洋溢的商业地标;联洋广场则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社区,增强消费者粘性,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联洋广场组织的公益活动中;百联世纪依托四线换乘、日均120万人次的换乘量,打造工作、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满足现代都市人对社交空间和情感联结的强烈渴求,成为可以温暖每个人的“城市会客厅”;RISO是以全渠道和融业态为核心所作的新零售的探索,它不仅是一个O2O平台,还是一个线下消费的体验中心,正在打造一种简单、健康、便捷且有人情味的“轻生活”。
记者了解到,未来浦东将积极承接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重点目标,预计“十三五”期间新增1万平方米以上商业项目将达28个,浦东新区各大商业企业将进一步开创多元化业态,开展跨界合作,发展集百货、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努力成为商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打造实体零售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