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浦东新区高快速路网建成率有望超过83%,黄浦江两岸全面对接,构建滨江、滨水慢行示范区……即将编制完成的浦东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展示了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管为本 重体系 补短板
2014年5月,浦东新区启动“十三五”规划思路研究,区建交委牵头着手开展浦东新区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截至去年年底,已形成征询意见稿,并向新区各相关部门征询意见,最终成果将提交发改委纳入新区“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目标确定为:努力构筑与浦东新区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相协调,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适应,与“四个中心”及“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地位相匹配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支撑浦东新区社会经济科学发展。
据区建交委综合规划处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浦东新区综合交通在战略导向上要“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并体现城乡并重、建管并重、网络提升和节点优化并重、规模增长和品质提升并重。
在提升综合交通网络设施规模和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关键节点的完善优化,包括一体化交通枢纽的构建以及高快速路匝道、地面干道交叉口优化完善、部分地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等措施,通过节点优化“补短板”,提升综合交通网络功能。
构建城乡一体路网格局
“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将构建城乡一体的路网格局,“十三五”末高快速路达标里程有望达到300公里以上,建成率83%,中心城内高快速路全部建成。
具体包括:高速公路方面,配合市级相关部门持续推动高速公路网建设,包括启动S3沪奉高速建设,结合沪通铁路推进沿江通道浦东段的建设。快速路方面,推进东西通道建设,启动济阳路、龙东大道快速化建设,对两港大道等道路快速化进行储备研究。
此外,浦东新区还将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配套完善浦东新区路网,基本建成中心城内主、次干路,基本建成连接中心城与外围街镇、外围街镇之间的干道网络。浦东新区主干路建成率达到88%,将实施度相对较低的次干路作为浦东新区“十三五”路网优化和道路体系“补短板”的重点,次干路建成率达到57%。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启动市域快线、城市轨道、中运量三个层次的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和建设工作,浦东地区涉及多条线路。
其中,市域快线方面,涉及浦东的主要有机场快线、崇明线等市域快线,新区将配合市里开展规划研究并适时启动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包括:9号线三期、10号线浦东段、11号线迪士尼段、13号线浦东段、14号线浦东段、18号线浦东段6条线路。浦东新区将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远景轨道网络规划,针对重要交通枢纽、重要交通廊道、重要发展地区对轨道交通线网进行优化和加密。“十三五”期间,将从全市统筹发展的角度结合滨江、迪士尼地区的发展要求,主要考虑新增两条市区线路的规划研究,并适时启动建设。
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要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有序的机动车交通和安全的慢行交通相协调,各类设施结构完善,各种网络布局合理,各种方式衔接紧密,各种服务优质多样的畅达的集约化交通体系。
为此,优化调整公共汽(电)车网络成为重要任务之一。例如,提升公共交通站点覆盖水平:实现浦东内环内公交站点3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内外环之间、新城内部和新市镇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至2020年,浦东新区公共汽(电)车日均客运量力争达到220万乘次。
此外,确保公交汽(电)车路权使用优先:“十三五”期间新增公交专用道里程约50公里。至“十三五”末,浦东新区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将达到150公里,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实现全市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500公里的目标。
以人为本改善慢行环境
“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还将以构建慢行示范区为突破点,树立“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
构建滨江、滨水慢行示范区:结合黄浦江滨江地区改造、内河航道及水系整治工程,构建规模较大、系统性强、连续性好、环境宜人的慢行示范区,重点建设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的慢行绿道;结合生态项目构建慢行示范区:结合三林、高桥、北蔡等楔形绿地、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构建与绿地、公园景观相协调的慢行示范区;在人流密集的商务区构建慢行示范区:在既有小陆家嘴二层连廊基础上,深入研究陆家嘴二层连廊延伸、杨高路商务走廊等步行连廊的可行性并适时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