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府新闻办举行新闻通气会,进一步介绍了今年3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下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更加突出改革系统集成,突出联动发展,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以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根据《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全面深化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改革举措,力争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向世界亮明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3年多来,取得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等一系列基础性的核心制度创新,下一步将在制度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上取得更显著进展。
据介绍,进入“3.0版”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在投资领域突出准入清单管理方式、行业许可管理规定、业务牌照和资质申请审核标准等三大方面的内外资一致,进一步提高企业准入透明度。同时,在总结完善2016年浦东新区116项行政许可事项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告知承诺为主的许可管理方式,改“一品一证”为“一企一证”。
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试验,从1.0版、2.0版到如今的3.0版,一个根本目标始终坚持,那就是以开放倒逼改革,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从1.0版到3.0版,这一改革目标随着上海自贸区建设推进而不断深化,树立起越来越高的标杆。此次《方案》提出,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
下阶段,上海将立足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浦东新区转变一级地方政府职能的联动,坚持以自我革新精神实现政府的职能再造。《方案》从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体系、治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整体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的新任务。
“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这是中央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定位。在上海自贸区建设步入3.0版前夕,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完成了首期人民币债券发行,这是首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中国发行的熊猫债券。
地处“一带一路”的出海口,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桥头堡的地位得天独厚,“一带一路”与自贸改革试验,在现实中已经有了大量交集。在市场主体积极行动的同时,此次《方案》立足“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要和上海优势资源条件,把握我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吸引外资的历史性转折点,提出将上海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一带一路”的“新平台、新载体和新枢纽”。
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在投资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建立综合性对外投资促进机构;在交易方面,将打造“一带一路”产权交易中心与技术转移平台;在支持服务方面,建立境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提供法律查明、律师、商事纠纷调解和仲裁等服务支持。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搭建“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新载体,将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载体,推进贸易信息互换和服务共享;将以能源、港口、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载体,推进跨境投融资服务创新。
《方案》还提出,将为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市场要素配置功能的新枢纽,发挥上海唯一海上丝绸之路、沿海运输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把上海港建设成为连接国内外重点口岸的亚太供应链中心枢纽。包括提高浦东机场货运和客运服务能力,建设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发挥上海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资源条件,建立境外资本与境内资产对接纽带;积极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税制安排,支持包括本土企业在内的跨国公司集聚发展跨界业务交易、支付、结算、服务等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总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