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悦饭店垃圾箱房粉刷一新,角落也铺设了水泥地坪,餐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3月26日,三林镇党建办社工盛云峰在“三林老街综合治理微信群”发了这一信息和6张照片,立时引起群友点赞。
上个月,三林镇通过管理部门日常巡查、成立志愿者队伍等方式,发动包括居民、企业在内的各方,对老街环境进行维护。一个月来,常态长效管理成果逐步显现。
“啄木鸟”微信监督
“三林老街综合治理微信群”开通已近5个月。在这个群里,每天从早到晚信息不断,10多位来自社区、镇机关的“啄木鸟”,出没于老街,用手机抓拍,曝光问题现场,把污水管道堵塞、灯箱损坏、窨井盖压坏、建筑垃圾暴露、桩头断裂、水上舞台修缮等问题,快速提供给职能部门,并跟踪整改效果。
2月底,三林四居的“啄木鸟”在微信上贴出照片,反映原先集聚在三林塘北岸旗杆弄、新政支弄的马路摊贩,经整治后转移到南岸的灵岩南路桥下活动,造成新的环境问题。三林城管中队队长徐涛看到微信后,立即组织行动,很快制止了乱设摊,还每天增派5名队员,固守在桥下区域,补上了这块“短板”。
3月初,三林塘南岸的品悦饭店附近区域出现垃圾乱倒问题,11只老旧垃圾桶经常散放在垃圾箱房门口,污水时常流淌一地,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三林塘两岸的“啄木鸟”集中发帖,从草丛里的烟蒂、扶梯上的钢瓶、箱房周围的脏乱差等角度,接连曝光一系列问题。
3月中旬,镇政府牵头房产公司、物业公司、老街公司和环卫公司等召开现场会。会后,镇城运办马上更新了垃圾桶;城管中队拆除了附近10多块阻碍视线的小广告;房产公司召开了沿岸商铺会议,严格了“三包”责任;城乡公司增加了养护人员重点巡察,加大了清扫力度;环卫公司严格储运制度,规范了清运程序;品悦饭店还整新了垃圾箱房,修缮了门口地坪,张贴了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倒放地点指示牌。
居民志愿者成合力
去年11月以来,三林镇党委、政府持续强力整治,使三林塘北岸老街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环境整治是一时之举,常态长效才是关键。三林镇党委书记王晓杰一语破的:“要在充分发挥老街居民自觉维护美丽家园和生活环境方面进一步下功夫,以形成真正共治共管的机制。”
3月23日,“两岸联动志愿者团队”宣告成立,30多位居民骨干纷纷加盟,拿着火钳和垃圾袋,钻草丛,盯缝隙,认真捡拾散碎垃圾,劝阻不良行为。
三林老街居委主任梅靖介绍,春节后上班,居委就发动了8位居民骨干,成立新政支路“环境自治服务队”,每周一到周五定时上岗,常态管理重点区域,还组织10位党员骨干成立了“老街环境护卫队”,每月15日上午开展服务。三林四居也迅速跟进,成立了4位居民骨干参加的“三林塘港环境保护志愿队”,盯紧南岸环境问题,积极投入整治,又组建了16位社区党员和楼组长参加的“红马甲环保志愿队”,定期整治小区内和沿街商铺区域的环境卫生。
随着三林塘两岸整治不断深入,两岸志愿服务渐渐走向联合,最后形成了“大团结”。
制度助老街管理上正轨
3月中旬,《三林塘老街管委会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征求意见稿)》发布,20项老街管理制度为共治共管、长效治理打下基础。
3月下旬,1200本《三林塘老街综合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及相关部门联系方式的小册子,连同“文明倡议书”一起,发到了居委干部、居民骨干和各家商铺手中。册子中一一列出了镇安监办、市场监管所、居委民警驻点等10多个相关部门的办公地点、服务热线、监督电话、电子邮箱。
此外,在三林镇文明办的推动下,180多块各具特色的文明提示牌出现在三林塘两岸,一方面凸显三林文化名镇和老街风采,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居民遵规守纪,文明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