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建设项目的审批效率。昨日,浦东新区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方案》,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办理施工许可的最高标准,大幅缩短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全流程时间。
会上宣布,对新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外),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重点产业和功能性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24个自然日内完成;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可在80个自然日内完成。
当天,上海市临港地区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及张江科学城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同时揭牌,率先在物理空间上整合相关审批咨询资源,力争让建设单位“一件不两送”“一事不两跑”“一问不两询”。
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出席通气会。
向短板“动刀”:优化审批“流程再造”
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是浦东新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组合拳。
“要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就要把更方便留给企业。”浦东新区建交委主任王晓杰说,“此次改革重构了部分审批流程,深化政企互动,实现方案审批、施工图审查和施工许可三个阶段‘一次办成’。”
此外,改革还推出了“一图导航”“一窗受理”“一表申报”及“一单督办”等举措,实现企业一网申报,多部门共享,集成政企双方关于每一个审批事项的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审批标准等要求,确保项目审批全过程节点受控。
从以前互为前置条件的“串联”,到审批部门“并联”审批,到如今探索线上智能导航,线下“单一窗口”,深化告知承诺、强化政企互动、优化审批的“流程再造”,浦东不断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以审批环节中耗时较长的环评为例,浦东正探索在取得土地前,提前开展设计方案和环评等审批。“在土地的收储环节就开始做相应的区域环境评价和区域的土地检测、修复之类的工作,等企业拿到地的时候,因为相关的技术方面参数和信息已经有了,等于把这部分时间节省了下来,企业不需要再做这样的环评报告书,只要做一个环评报告表,甚至是一个登记表就行。”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局长章灿钢表示。
“物理变化” 最终引发“化学变化”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各重点区域此前已开展积极探索,临港创新创业带首发项目从取得土地到核发施工许可仅用25个自然日,张江人才公寓项目从取得土地到核发施工许可仅用11个自然日。
随着临港地区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及张江科学城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的投入运营,将率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当天,位于张东路1158号3号楼的张江科学城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内,中国电子下属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工程项目部总经理钱平听说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赶来,作为张江科学城“五个一批”项目之一,明年一季度华大半导体项目就要竣工验收。“过去为了项目竣工,往往要提前三四个月,至少跑20个地方。”钱平说,“如今,只要进一个门,就可以掌握各种信息”。
张江科学城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涉及张江地区综合验收的29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25项区级部门审批或备案的事项,在“中心”内受理和办结;另外4项市级部门审批或备案的事项,争取在市级部门支持下,逐步在“中心”内受理和办结。
“将办事部门集中在一起,是一个‘物理变化’,而成立这个服务中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内部整合的‘化学反应’,不断改善服务。”上海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局长吴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