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昨天,新区人大代表分成10个代表团、20个小组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浦东开发开放在新阶段取得新成绩,讲接地气、贴民意、合区情之话,献解难题、鼓干劲之策。
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创新活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浦东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5%以上、达到95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以上、突破1万亿元。代表们纷纷表示,过去的一年浦东成绩显著,令人鼓舞,新一年工作部署目标清晰,催人振奋,建议应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吴俊春代表认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万千”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詹庆华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高度浓缩了2018年的主要任务,十分具体、可行,建议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更加注重、吸收、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系统集成。
姚琼代表将目光聚焦浦东营商环境的优化,她建议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要关注市场主体的感受,要抓住企业的需求,以及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提升企业获得感。
刘平代表则提出,中小企业发展要充分壮大、充分发展,要想办法做强,浦东应注重培育企业在细分市场上具有领先地位,在政策上加强引导。王玫代表也认为,在“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成为冠军和独角兽之前,政府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让更多民营小微企业的树苗扎根浦东,长成大树。
教育和医疗成关注热点
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也是代表们关注的热点。王雅琴代表说,今年的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到“创新名校长和名师培养模式”,一个好教师就能带出好团队,建议政府更加注重名师培养。新教师的引入应注重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在传统文化的弘扬方面,建议教育部门在课程建设、学校内涵中注重古诗文的学习和传承。
李百艳代表的想法与王雅琴代表的想法不谋而合,她认为教育应该要有标杆、有榜样,多态、多层,优质均衡,应注重名师、名校长的培养,进一步扩大格局、打开思路;面向全球引进名师来浦东带教、讲学,借助顶级专家力量带动教师成长。
张马忠代表和乔文娟代表希望浦东能够加大对医疗、教育人才的投入,在人事制度上先行先试,让更多医生、教师能够来到浦东,加大医疗和教育资源的配套,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和教育问题。闵志均代表建议医联体实施过程中政府能否有政策,让三级医院医生实实在在下沉到基层,对家庭医生、社区医生加强指导。陈利云代表希望把全科医生诊所建设列为政府实事工程,每年有固定投入。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审议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对报告中所提到的“多谋民生之利”颇为关注,围绕民生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祝建荣代表说,城市发展要注重精细化管理,其中实施项目化推进的方式,虽然推进速度快,但要注意是否做到效益最大化。同时,政府管理应更加重视街镇的各项事业发展,民生事业、生态环境、城乡发展一体化等方面要多听听基层的意见。
交通问题也是代表热议话题,郭靖斐代表提出,大临港地区的交通格局需要进一步提升,方便居民出行。郑锦荣代表表示,解决交通配套问题才能留住人,才能用好临港这块上海的发展宝地。邵林平代表则建议加快惠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周边断头路,形成道路网格化,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龚卫国代表认为浦东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建议重视乡村建设规划的问题,加强土地拆后管理的利用。张云娥代表关注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问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考虑在这些小区增设公共充电设施,从源头上解决电动车安全充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