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1

作为第三轮知识产权部市合作重要项目,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近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将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昨天上午,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仪式在浦东新区办公中心举行。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翁祖亮,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化共同为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

提供五大服务功能

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之后,将主要向市场提供五大服务功能:现阶段将为在浦东注册运营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开启专利快速审查的“绿色通道”,极大缩短授权周期;将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建立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优势产业线上**机制,实现快速**;将协助查处专利、商标、版权违法行为,配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协助实施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市场的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等,实现知识产权全领域的协作保护;将深化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搭建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要素深度结合,实现知识产权高效运营;将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专利、商标、版权事务一站式受理和咨询。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目标是打造全产业、全类别、全链条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功能性平台。”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表示,所谓全产业,是指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服务,未来将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在现有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优化。全类别,则是指浦东保护中心除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功能外,还兼具专利、商标、版权等类别知识产权快速**、协作保护等功能。在此基础上,最终要形成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形成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高效运营、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平台。

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有数据统计,2016年,浦东新区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市37.8%;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市43.7%。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专利申请量突破9500件,授权超过5200件;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也突破2300件,授权超过1200件。数据背后,是一批像中国商飞、三生国健、微创医疗、上海微电子装备、中微半导体等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且知识产权工作示范作用明显的优秀企业。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成立将解决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三生国健药业知识产权总监李彩辉透露,研发、生产出满足患者临床需要的药品是生物制药企业的使命,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生物制药企业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为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之一,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副主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沈波表示,2005年大飞机立项开始以来,大量的海外专利开始涌入中国。与此同时,在7年的C919大型客机的技术研发中,商飞的科研人员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大量民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在很多的细分领域,已经形成了独创的技术成果。如何保护现有技术成果,内化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课题。此次保护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对于中国企业现状和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保护中心将有助于浦东乃至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降低市场经营风险,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竞争差距,实现在关键领域的弯道超车。

当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宣读了《关于同意建设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批复》。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浦东新区副区长、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靖,浦东新区政协副主席、科经委主任唐石青参加了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