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让创业者有“幸福感”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9

1年前的今天,即2016年6月15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赴临港调研。他希望临港要始终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

1年来,围绕着“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这一定位,从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到产业生态的营造、示范项目的推进,临港乘势而为,破浪前行。历时14年的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发展的定位正日渐清晰。如果把临港比作一只展翅欲飞的鹰,那么,“科创”便是它的翼。

6月13日,临港产业区层林路1500号的一间厂房内,几名工人正在装配一架两人座小飞机。两个月前,奥科赛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从青浦迁至临港。这是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曾研制出国内首架纯电动小飞机。工人们正在装配的,是“风翎”号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

为何把企业迁至海边?公司CEO毛一青坦言,临港的政策和人,把我们引了过来。

近一年来,围绕着“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这一目标,临港定位“智能制造”,从专项资金到人才引进,一系列政策的拟定,稳稳打开了科创的“门”,迎来更多相关企业和高端人才的入驻。

进驻海边的幸福感

三四千平方米的厂房,租金减免;按照投资额比例,拨付专项配套资金。对于科技型初创企业来说,“奥克赛通用”在临港的发展可谓“很幸福”。

而两年前入驻临港软件园的图畅云计算科技公司,早已有了“稳稳的幸福”。两栋近2700平方米的办公楼第一年房租全免,同时享受了人才引进补贴、人才公寓、房租补贴等相关优惠。

“这让我们的研发有了比较宽裕的资金储备。”董事会秘书张大国说,公司已从创业初期的30多人的团队成长为近150人的科技型公司。

不止成长型企业,1年来,这个海边城市的“幸福感”,也正集聚一大批重量级科技创新型项目的落地或成长。

其中,中船瓦锡兰发动机、小卫星工程中心等15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戴姆勒奔驰亚太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中心等70余个项目签约落地,上飞飞机装备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2英寸大硅片项目,国产第一根300毫米硅晶棒已在临港出炉,今年将实现量产,这将打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300毫米硅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外,中国脑计划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脑智工程,与中科院上海分院首个合作项目“智能芯片”签约落地;“上海大脑”智能云服务平台启动建设,爱观视觉等一批脑智工程研发团队入驻;上海汽车临港基地项目,自主品牌荣威RX5累计生产超过5万辆,新车型eRX5在临港基地投产……

消除政策的“玻璃门”现象

企业“稳稳的幸福”,来源于临港强化顶层设计,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为“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培育一方沃土。

目前,临港已形成了《临港地区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开放协同为路径,以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主线,推动高端产业、研发机构、创新人才向临港地区集聚,到2020年初步形成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功能框架。

围绕着这一目标,去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完善“双特”政策,支持临港地区新一轮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就是“新临港双特政策”。新政策明确了更加精准高效的财税、产业、土地、规划、人才政策。其中,对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在临港地区工作并居住的,可予以专项加分,即每满1年积2分,满5年后开始计入总积分,最高分值为20分。

政策的制定,往往存在“玻璃门”现象。临港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说,有些政策看似企业能享受到,但真要实施,往往像撞上了一扇玻璃门,看得到,但摸不着。而在临港,“玻璃门”被打开,企业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政策的阳光雨露。

上海旻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谷圣龙对此深有体会。作为一家自主研发高端集成电路测试的企业,去年6月入驻临港后,很快就享受到专项配套资金的扶持,而企业的工程师们,都住上了租金低廉的公租房。

据介绍,临港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限价商品房、公租房、人才公寓和人才租房补贴四位一体、梯度对接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近年来共推出500套人才公寓,使近千名人才获益。2016年7月,推出租房补贴后,约200人申请并享受补贴,解决了他们约一半的租房成本。

临港服务的高效率

“玻璃门”推开后,考验的是临港服务的效率。

未来5年,临港计划吸引近千家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入驻,集聚近万名科研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平台,能高效服务相关人才与企业。

“我们正在着力打造一个临港的人才网站和相关人才的微信公众号,设想开通网上政务,希望以后跟人才相关的一些服务在网上就能直接办结。”临港管委会组织人事办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临港正计划出台“1+X”人才配套政策,在已经实施的双特政策的基础上,补充细则和操作办法,更好地为人才提供服务。

临港人的办事效率,也让奥科赛通用航空有限公司CEO毛一青印象深刻。

“比如说申请飞行空域,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在临港管委会的帮助下,短时间内就解决了问题。以后,在滴水湖6平方公里200米高度的空域,我们的飞机可以飞行调试,这对企业研发来说太重要了”。

毛一青说,自己有一个梦,就是要让企业自主研发的小飞机,打入欧美市场。“我想这个梦在这里应该能实现。”他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