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11个高温日接踵而至,上海中心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炎炎烈日下,浦东各大医院也迎来了首波高温挑战。儿科率先遭到“围攻”,急诊部门也一波又一波地被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进攻”。不过,各家医疗机构早已“备好粮草”,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昨天下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吴乾渝一行来到了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望、慰问了奋斗在“抗高温”一线的基层医护人员,嘱咐他们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并送上了防暑降温用品。
儿科和中医科就诊量增多
夏季高温,很多人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空调病”。小孩和老年人体质较弱,更易得病。据了解,上海儿童医学中心7月上旬日均接诊量为500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0多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分部的门急诊量也有较明显增长。17日下午,记者来到一妇婴东院门诊大厅,只见收费窗口全开,但队伍仍排成了长龙。各科室外也坐满了等候就诊的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样人头攒动,尤以特色专科为最。如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非遗项目“顾氏喉科”,其治疗口腔溃疡的特效药方“碧雪散”月售5000余包。顾氏第六代传人杨义芳虽已过退休年龄,每周依然出诊4天,一天可以看上120来个病人。
多措并举减轻就诊压力
新区卫计委医政科“执掌”全区就诊大数据。其负责人指出,前几日刚入伏,真正“热出毛病”估计要到下周末,而就诊高峰将一直持续,9月将达极值。为了缓解就诊压力、打好“抗高温”持久战,各医院开启“夏季模式”,推出多项举措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儿童医学中心提早了挂号时间,并全面开放延时门诊,内科每日增设夜门诊。白天需要上班的家长可于晚间带娃就诊。此外,儿童医学中心全面启用了在线预约和移动支付功能,挂号和付款均可用一部手机解决。
仁济医院早晨6点45分便有工作人员进行预检分诊和自助一体机的使用指导。挂号收费窗口增至5个。为减少排队时间,近几个月,该院新增自助服务设备,挂号、打印化验报告、打印病史均可在设备上自助完成。
浦东医院“一周无休”,各科门诊周一到周日全天开诊。在高峰时段,急诊科开3个急诊内科室。挂号收费窗口全部开放,必要时将开设临时窗口。
公利医院加强了急诊人员的配备,完善了急救物资的准备,并修订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加强了急诊中暑救治的培训及演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大客流情况。
浦南医院将开放时间提前。早上7点开始空腹抽血,7点半开始超声检查,并推出午休门诊分流就诊压力。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提前了上班时间:6点40分开始预检,6点45分开始收费。各项检查于7点50分起开放。医院还制定了应急预案,当病人候诊时间超过2小时,便立即启动预案,具体措施包括调派病房医生支援门诊,开足诊室,有序分流病人;开足各类窗口,增加机动窗口等。
周浦医院在暑假高峰期增设急诊帮班医生1名,以缓解急诊科的压力。
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提升
市民如何就医能更方便呢?现在大部分医院门诊大厅都增设了自助服务设备,利用自助设备能有效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患者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进行预约,一些医疗机构还启用了移动支付功能。
根据数据来看,上半月儿童医学中心的内分泌、五官科等专科就诊量非常大,但是感冒发烧等普通患者明显减少,这与医联体建设背景下,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很大关系。
顾先生日前带着16个月的宝宝来到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雾化治疗。相较儿童医学中心等三甲医院中人山人海的现象,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雾化治疗室中只有他和孩子两个人。护士吴燕鹰说,去年开始这里设立了雾化治疗室,社区患者不再需要挤大医院,在家门口就可以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