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以医疗资源丰富著称的上海,看病对于民众而言,似乎有着很多选择。三级医院大多因其学科优势明显、诊疗水平高吸引患者;同时,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逐步深入,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回归家门口接受基础诊疗。那么,如同饼干中“夹心”地位的二级医院又该如何从中突围,吸引并留下患者群呢?
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就是这样一所普通的二级医院。地处陆家嘴地区,周边不乏大型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各具特色,这所70余年的老牌医院在经历了搬迁、变革之后,立足日常疾病的精细诊疗,同时从小切口深挖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碎碎平安”解决结石病
胡阿婆今年73岁了,两周前,突然出现腹泻及呕吐不止的症状,检查后才发现,输尿管已被结石堵死,尿液无法顺利排出,造成潴留。
从踏入公利医院门诊的第一步起,一套系统完整的“碎碎平安”尿石症患者全程人文服务就已经为胡阿婆启动。入院后,老人首先等来的是一张问卷:日常饮食、性格爱好、工作环境等等都逐一列出。原来,由于尿石症病情复杂,不同患者的生活习性与代谢情况各异,治疗方法也会大相径庭。如今,公利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泌尿系结石全程管理数据库,收集病例近万。
评估后,泌尿外科主任胡传义在多种术式中为胡阿婆最终选择了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困扰她多时的结石被碎成粉末状。术后,一张护患沟通卡、一份结石病防治指南又被交到了胡阿婆手里,如同一份“终生保险”,涉及复查、随访、咨询等事宜都可随时联系到专职护士,极大程度缓减了结石复发概率。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章璟说,“我们希望能切实为这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数据库的大量样本进行病因探索,从疾病的诊治向预防关口逐步往前延伸。”
许多小毛病,在公利医院形成了完整的全程医疗服务体系。数据显示,该院尿石症患者复发率降低为原先的一半,平均住院费用更节省了23.1%,为周边120万居民带来健康福音,“碎碎平安”也被评为浦东新区卫计委系统医疗服务品牌。
家门口做好脊柱手术
常见病诊治为广大百姓提供贴心惠民的医疗服务,然而作为一家医院,学科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对于疑难疾病的探索。公利医院骨科主任杨铁毅就是一位创新者,他开创性地在国内率先进行显微镜下脊柱手术,并带动全科室进行精细化骨科手术实践。如今,年脊柱外科手术达400余台,至今成功率为100%。
“还记得刚来的时候,这儿床位很少,病人更少。我们骨科别说是做颈椎手术,就连普通外伤,病人也大多要转院治疗。”杨铁毅回忆起刚从宁夏来到公利医院时的场景,16张病床住不满,一年手术也仅仅几十台。“说实话心里落差挺大的。”
带着让科室发展起来的决心,杨铁毅花了2年时间前往新加坡学习。以往有过显微镜下断肢再植术经验的他发现,显微镜下的脊柱手术非常清晰,能更精细地辨认血管、神经、脊髓等重要结构组织,有效避免误伤、瘫痪的可能性,达到肉眼下根本无法达到的效果。回国后,他就着手开始进行这一精细化手术的实践。
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铁毅也经历了许多来自学界同行的不理解。“很多人觉得耽误时间,太费事,一台手术用大显微镜的日常无菌保护也需一番周折,不少医生觉得脊柱手术在肉眼下也可以完成,没有必要使用显微镜。”然而,杨铁毅告诉记者,“脊柱手术对精细操作的要求非常高,显微镜下能做得更好,而且某些高难度、高风险的操作,显微镜下能够顺利完成,显著降低危险。为了提高安全性与手术疗效,我们相信这是未来脊柱手术的发展方向。”
“精细化减压”受到肯定
杨铁毅提出的“精细化减压”概念,能在显微镜下更精准地解除骨刺、病变椎间盘、钙化韧带、增生组织等对神经的压迫,在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今天,意义更大。
60岁的张阿婆患有严重颈椎病,家中还有一位91岁高龄的老父亲,两人生活拮据,也无人照料。在公利医院,几乎打算放弃治疗的张阿婆看到了康复的希望:杨铁毅为其进行了显微镜下的颈椎内4个间隙精细化减压手术,手术非常顺利,出院后她就能下床走路了。近日她前来复诊,感激地表示,“感谢杨医生,不仅手术做得好,还给我们省了一万多块钱。”据介绍,目前,公利医院骨科脊柱精细化手术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手术效果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肯定。
今年开始,骨科医师协会将组织脊柱外科医生进行相关培训,而公利医院已进行了12年的探索,走在了技术前沿。作为一家二级医院,今年还成功举办了以脊柱精细化操作为主题的全国继续教育学习班,“希望这一技术可以推广至更多医院,为患者带来福音。”杨铁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