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聚人气”工程进入新阶段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0

4月30日晚9:40,临港滴水湖西岛,阳光音乐节。歌星华晨宇在万余名歌迷疯狂的尖叫声中,唱完了最后一首歌。约半小时后,密集的人流便从西岛全部撤离,有人奔赴地铁站,有人去停车场,一切井然有序。

节假日期间,“偏远”的临港正逐渐成为旅游“热地”。当应对大客流变得更为从容,当一拨拨人才在海边创新创业时,始于2014年国庆长假的“聚人气”工程,也将不仅仅聚焦节假日里的人流如潮。

“未来几年,临港除了以湖、海等自然资源吸引游客外,还会有更多主题游。同时,将打造国内外最新科技应用的示范区、体验区,以此来集聚人气。”临港管委会副主任、南汇新城镇党委书记吴晓华说。

“聚”起来的精气神

滩涂造城,面朝大海,临港具备成为旅游胜地的天然禀赋。但因“偏离”市区太远,生活配套不完备,一度人气不足。于是,2014年国庆长假,临港启动“聚人气”工程,卖点便是空气、大海和滴水湖,以及“美食节”。

但当50万人涌入这座海边新城的时候,临港人一度“慌了神”。美食节现场爆棚,有人排队两小时吃不到一串烤肉;地铁16号线罗山路站台上“人头”黑压压一片,有市民发帖称“挤得连手机都掏不出来”。而在滴水湖边游玩的市民,也遭遇了如厕难、吃饭难的尴尬。

当时,临港管委会的领导如此评价首次“聚人气”:叫座不叫好。

而到了今年五一小长假,临港人应对大客流早已变得从容。滴水湖畔有了各种店铺,有海鲜坊、本地菜、兰州拉面、奶茶铺甚至麻辣烫。约两公里外的“港城新天地”几个月前开张,小杨生煎、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等各类餐饮店已入驻。

除了餐饮,住宿、公交、厕所等基本配套设施也跟了上来,随着环湖80米景观带的建成以及春花秋色公园的开张,临港游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游客再也不必挤成一堆,更不会为了一串烤肉而排队。

“以现在的承载能力,临港日接待10万人没有问题。”吴晓华说,“‘聚人气’工程,促动了临港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也聚起了临港人的精气神,大家充满自信,因为努力而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未来可期的“主题游”

今年暑期,上海又一大型主题乐园——位于临港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将试运营,拟定于9月28日开幕。

“海昌海洋公园一直以打造中国第一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品牌为战略愿景。基于各类资源优势,上海项目有望成为华东地区乃至辐射全国与世界的大型休闲旅游目的地。”海昌海洋公园执行总裁高杰说。以他的预期,公园运营成熟后,每年可接待500万-600万人次。

临港的主题游,有足够的内容来支撑。临港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临港目前有航海博物馆,未来除了海昌海洋公园,还有冰雪世界和上海天文馆。预计明年冰雪世界建成,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届时此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室内体育文化娱乐中心之一。2020年,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上海天文馆预计建成,18米的光学天象厅将逼真模拟地球上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的星空。

主题游未热,相关的配套项目已悄悄热起来。吴晓华透露:“酒店开发商非常看好这座海边新城的人气,我们将拟建6个星级宾馆,以满足更多游客的住宿需求。”

升级版的“聚人气”

以旅游聚人气,并不是临港的“最后一张王牌”,在吴晓华看来,科技游才是升级版的“聚人气”。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上海智能制造的高地,临港“聚人气”工程也将随着产业定位的明晰而升级。

海绵城市展示、智慧楼宇体验等等,将被充实到临港游的内容里。而对于临港来说,“聚人气”的对象不仅仅是游客,还有人才。

吴晓华说,近几年,临港常住人口年均增长30%,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在临港生活居住,临港科技城里的商务办公楼已一席难求。未来,临港将会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示范区、国内外最新科技应用的示范区,比如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等,在这里都会有广阔的空间和环境一展身手。

“我们外出招商,基础配套和地理位置已不再是临港的软肋,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才是最大的卖点。”临港管委会负责招商的一名负责人说,“临港依然需要‘聚人气’,但内容将发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