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家住唐镇绿波苑的唐凤群和女儿一起带着外孙到唐镇文化体育中心,看刚开幕的“米字唐镇·醉美生活”主题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看着照片里不同角度的唐镇,唐凤群不由感叹:“唐镇这些年变化真快,有些地方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唐镇人都快不认识了。”
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唐镇这个远郊乡下的地方,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近几年提出“创新、人文、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后,唐镇更是华丽变身为了高端住宅小区扎堆、商场接连开出、各种高层次人文活动不断的高品质社区。随着每年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的举办和台球文化的培育,这个曾经的小地方还成为了“中国台球之乡”。
唐阿姨的多彩生活
唐凤群的老家在唐镇新镇村,2007年,原来的村里动迁,她搬到了绿波城小区。“唐镇以前就是乡下,原来只有一个老街,现在老街也不存在了。刚搬来绿波城的时候,这附近基本啥都没有,日常生活都多有不便,更别说看个摄影展什么的了。”
逐渐地,她生活的周边开始出现变化。周围的店铺越来越多,还有了一个生活广场;地铁2号线东延伸段开到了唐镇,出行可以坐地铁了;在唐镇地铁站旁边,近两年接连开出了两个商场,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在小区里,唐阿姨的生活也十分丰富多彩。她参加了小区的舞蹈队,经常跟着姐妹们跳舞,还代表镇里出去参加比赛,还参加了沪剧沙龙,每周都有一次活动。2006年新落成的唐镇文化体育中心启用后,又成为了她多彩生活的延伸。
“从小区到文体中心走路也就10分钟,我在这里上老年大学,学智能手机应用、唱歌。文体中心还经常搞一些活动,我们也会来参加,开开眼界。每年的国际九球赛时,我们还能见见明星呢。”唐凤群兴奋地说。
营造人文丰富社区
唐凤群常常去的唐镇文体中心,如今是唐镇居民的精神文化高地。走进装修得十分有品位的唐镇文体中心,会让人觉得这里像是一个高级的文化会所。
一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两侧,有台球房、乒乓球房、阅读空间(社区图书馆)、小剧场、培训教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安静的阅读空间内,读者在专注地看书;按照国际大赛标准设置的台球房和乒乓球房内,则充满动感,很多居民在此活动锻炼。“还有从川沙、高桥赶过来运动的呢,就是冲着我们高标准的场地而来。”唐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刘勤俭说。
他介绍,在日常文化服务之外,文体中心还是每年“浦东唐城”世界九球中国公开赛的举办地,并经常举办各种高层次的文化活动。《西游记》经典音乐的作曲者许镜清、台湾“钢琴诗人”高至豪等文化名人都曾走进唐镇文体中心,与唐镇居民面对面互动交流。“自2016年8月对外开放以来,文体中心已服务过50万余人次。”刘勤俭说。
除了唐镇文体中心,更多的活动在唐镇的各个社区里开展着。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唐镇居民在朋友圈发的跑步、阅读、亲子、公益等各种活动秀,都会引来一片艳羡。这些活动,有些是政府主导的,有些是社会组织做的,还有的是居民自发的,共同让唐镇成为了“有温度的社区”。
现在,唐镇的人文气息越来越浓。沿着贯穿唐镇的主干道唐陆公路两侧,分布着唐镇文化创艺中心、唐镇文体中心、露德圣母大教堂、东窑艺术工作室,以及占地1.3万余平方米的唐城绿地文化公园等。在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内,还建有人文美术馆、规划展示馆及影像馆三大主题展馆,充分展示创新人文国际化的唐镇。
村里的生活同样美好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唐镇的一些农村地区也并没有被落下。随着“美丽庭院”和“家门口”服务建设,村里的生活同样美好。
76岁的龚林福住在唐镇民丰村江北宅,坐在自家的紫藤花架下喝茶聊天,是他最喜欢的事。在他家的院子里,除了紫藤花架,各种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十分吸引人。“我家原本就有很多花草,这棵紫藤有30多年了,是从老宅移过来的,院子里还种有盘槐、玉兰、樱花、桂花等。2018年村里进行‘美丽庭院’建设后,家里的花草就更多了。”龚林福说。
让他舒心的是,随着河道整治和“美丽庭院”建设,不止自家院子更美了,门前原本黑臭的小河也变干净了,村里的路两边也变漂亮了,“现在出门散步看着比以前好很多的环境,心里也高兴。”
离他家不远,还有一个由百年老宅改建而来的“家门口”服务点。身为党员的他会在那里值班,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空闲时,他也会和老伙计们下下棋、聊聊天。
“现在的农村可不像以前。”龚林福说,“村里很注重环境,‘家门口’服务又给大家更多更贴心的服务,我觉得住在村里一点也不比城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