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37个案例入围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

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量:20

作为2019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十大重要赛事之一,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19“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近日获悉,在苏、浙、沪、皖的324个报送案例中,205个通过预审,其中由浦东新区提交的有37个。这些公共文化空间诠释了空间设计之“美”、文化内涵之“好”、模式理念之“新”,它们作为城市文化肌理中最活跃的细胞,又如满天星斗般散在浦东城乡。浦东人只需推门而入,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文化旅游充分融合 中心城区涌现跨界文化空间

浦东入选的37个案例涵盖基层文化空间、公共阅读空间、商圈文化空间、文博艺术空间、跨界文化空间、美丽乡村文化空间这六大类型。记者发现,浦东中心城区的新建公共文化空间已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而是力求打造融阅读、文博、艺术、商业于一体的跨界文化空间,全时、全程、全效地为市民提供服务,文化与旅游已抢先一步在这些空间中得以充分融合。

入夜时分,旅客回到酒店吃了晚饭,不再愁周边没处可去,通过一个连廊,就能走进夜间美术馆感受艺术氛围;双休日在美术馆看好展览,走进一墙之隔的酒店,悠闲地享用一顿丰盛的下午茶或晚餐。作为国内首家夜间美术馆,位于张江的昊美术馆开馆两年已吸引了数十万人观展。该馆开放时间为13时至22时,18时后的观众比例约占三分之一,不少是夜间空闲下来的学生和上班族。昊美术馆与昊美艺术酒店形成“美术馆+酒店”的“昊·艺术社区”,打造了全天候的艺术时光。

陆家嘴不仅是一座金融城,更是“高文化含金量”的梦想之城。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里,不仅有宝库文化中心、上海观复博物馆,还在239米开出了中国最高书店——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因其高颜值、有内涵,一开馆就成为“网红”,频频开启“限行模式”。被誉为1.2公里“城市文化艺术项链”的艺仓美术馆,在工业风建筑里引入中外先锋剧目的1862时尚艺术中心,回放浦东记忆的浦东开发陈列馆……这些入选案例共同营造出陆家嘴的“文化天际线”,也让市民的东岸滨江之旅更具魅力。

存量基层空间改造升级 “家门口”文化空间更添魅力

随着浦东对存量基层文化空间的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小而微”的更新、文化属性“暖而精”地注入,一些高端、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也日益细分和“区域下沉”,让“家门口”的文化空间和“高大上”挂起钩来,此次入选的多个案例,都是这样的典型。

今年4月,位于乳山路上的“活力102”新型“体育+”社区生活空间对外开放。乳山路102号内原本是一片违章搭建房屋,通过拆违整治重新打造为一个融体育健身、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吸引上海陆家嘴咖啡文化中心、上海陆家嘴垂直登高俱乐部、上海陆家嘴国际象棋俱乐部等多个文体品牌入驻,并打造上海首个国际象棋主题图书馆。上海市浦东新区射箭协会、林峰国际象棋图书馆等专业组织,还将好资源送到“家门口”。

距离“活力102”不到3公里的南泉路269号,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已重新开放近一年时间。整修一新后,它的服务内容覆盖全人群,并设置了有针对性的分时段服务,图书馆具有满满的“网红”气质,温馨的灯光营造家的感觉,还为孩子们打造了趣味十足的星空图书馆。这也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受益人群,从“中老年人为主”转变为“青年群体也喜闻乐见”。

将地铁站改造为公共文化空间,浦东也做了很多尝试。在“地铁13号线公共文化艺术景观”案例中,长清路站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传播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精髓,让观众仿佛置身文博场馆;成山路站则致力于将自然风光带入都市森林,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节奏,舒缓身心;华鹏路站在设计中以“爱”为核心,以“活起来”的照片作为表现手段,讲述一个弘扬社会正能量的故事。“一站一特色”,为步履匆匆的都市人的通勤“碎片时间”,注入了更多文化滋养。

乡村文化空间近半 凝聚乡情助力“美丽乡村”

如果从浦东地图上看37个案例的分布,你会发现一个可喜的变化:近半空间都位于浦东的腹地及远郊地区。浦东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热潮,已从黄浦江沿岸,由西向东逐渐向沿海地区扩散。乡村文化空间的营造,凝聚着不同于城市文化的浓厚乡情人心,对于整理地方历史、再造乡土记忆,以及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起到助推作用。

著名翻译家傅雷,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在浦东的中心腹地,以“傅雷”命名的公共文化场馆已经串珠成链,傅雷图书馆、傅雷故居、傅雷旧居这三颗“珍珠”,都通过了大赛预审。周浦的傅雷图书馆,不仅是国内收藏傅雷译著、著作,以及傅雷研究专著最多、最全的图书馆,还通过开辟“深夜书房”,成为全市第一个全年365天开放至深夜12点的图书馆。位于周浦的傅雷旧居与位于航头的傅雷故居,还原了建筑的旧时风貌,结合图片、实物、新媒体展示手段,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到傅雷的赤子之心。

妆点“美丽庭院”,自然也少不了公共文化空间。全市第一个乡创中心就在新场镇新南村,它吸引了众多“农二代”回乡创业,为千年古镇注入文创新意。川沙戏曲艺术展示中心与老祖禅堂,是川沙老城厢里新添的两处文化雅集,呈现茶艺、香道、禅修、戏曲等文化元素。位于书院镇东方葵园内的叶辛文学馆,内部展陈生动呈现了叶辛的文学生涯,助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书院。“美丽乡村”还向城里人发出“也来看看”的邀请。川沙新镇连民村的“民宿行业01号”——宿予民宿,“一栋一品一主人”与“宿予十二膳”的特色,让游客从衣、食、住、行多方位,亲身感受川沙乃至浦东的历史文化底蕴。